大模型将助“天工”更聪明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5月16日 10时11分

  明末,宋应星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业和手工业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约400年后,北京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发布,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拟人奔跑”是人形机器人研发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但上月底在北京亦庄亮相的“天工”,却是踏着平稳的步伐一路小跑着来到发布会现场。如何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跑起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工”背后的研发团队。

  灵巧关节扛住运动爆发力

  “天工”诞生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办公室的布设很简单。一群“80后”“90后”工程师围坐在一张长长的会议桌旁,身边是机器人的各种构件。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创立之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设定了攻关本体原型、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操作系统、工具链等五大技术难题。“天工”的亮相,代表了其在本体、运控上的突破。

  本体就是机器人的身体。“和人一样,它也要有四肢和肩、肘、髋、膝、踝关节,也要相互配合地动起来。”刘益彰负责本体原型的研发,对“天工”每条胳膊上的3个关节、每条腿上的6个关节都熟稔于心。

  与人类不一样,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里藏着电机、减速器、编码器、控制器四大关键零部件:电机能让关节动起来,同时借助减速器控制转速;编码器用来记录运动的位置,控制器则让关节精准发力。

  原理看起来简单,但把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非常困难。“不能太大、太沉,要像人类一样灵巧。拿膝关节为例,其实只有碗口大小。”刘益彰说,机器人的身体部件要尽可能省地儿,但关节也得足够强大,因为跑步时,脚在离地时需要高爆发力,落地时也会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过去5个月,刘益彰带着团队反复优化设计每个关节,改了十几个版本。最终,最大关节重量控制在2公斤左右,最小的只有几百克,同时还保证了扭矩和精度。

  “天工”实际上还有一双五指灵巧的手,每根手指的活跃度与人类几乎一样,单手最多可以抓取3公斤重的物体。虽然手上没有皮肤,结构异常坚硬,“天工”依然能灵巧地抓取鸡蛋、并确保蛋壳不破。“这是因为手指上有触觉传感器,抓取触摸到鸡蛋时,机器人自己知道需要用多大力气。”刘益彰解释。

  在一次次摔倒中“学”会奔跑

  刘益彰带领的本体团队赋予了“天工”躯体,而郭宜劼负责的运控团队教它如何站起来、走起来、跑起来。

  运控系统相当于人类的小脑,决定着机器人的四肢如何运动。让机器人跑起来不容易,“拟人奔跑”更是难上加难。奔跑除了考验本体关节能否承受比行走、站立高出数倍的力量冲击,还得确保姿态平稳。

  “奔跑时会有一刹那是双脚腾空,没有了支撑就很容易摔倒。”郭宜劼一有空就会到马路上观察路人是如何行走奔跑的,甚至会拍成视频一帧一帧地观察慢动作。人在奔跑时会自动调节四肢和重心,避免摔倒,机器人如何实现运动控制?这一直是人形机器人研发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很多机器人都只能缓缓迈步,让人担心随时可能摔倒。

  以往,行业对机器人运控一般采取模型预测和强化学习两条路。模型预测就如同按照公式计算结果,难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所以团队一开始就选择了强化学习这条路,也就是在仿真世界不断学习和训练。可试了几次,郭宜劼就发现行不通,机器人在运动时身体抖动明显。

  如何能让机器人“学习”人类?团队自主研发了运动技能学习方法,让机器人基于对人类奔跑的状态记忆强化模仿学习。形象地说,“天工”在学习奔跑时共分两步:“吸收”人类运动过程中关节变化等各种数据并进行模仿;有了人类数据的指导,它在仿真环境中边跑边摔,在摸索和试错中学习,逐渐成长。最终,它实现了6公里/小时的跑步速度。虽然这个速度还比较慢,比人类步行速度快不了多少,但对人形机器人而言,已经是从走到跑的重大进步。

  “如果它跑得不错、更像人类,我们就会在系统中给它一个奖励函数,那它以后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郭宜劼解释,直到今天,“天工”每一天还在学习,不断提升奔跑能力。

  大模型将助“天工”更聪明

  其实,“天工”爬坡、行走、奔跑时并不能看清周围环境。郭宜劼说,即使看不见它也能如人一样正常运动,正是因为它的训练基础。在仿真环境中,有数千台机器人同时训练,接触不同的台阶、斜坡等地形,这些训练数据最终汇聚到“天工”的“小脑”。

  这相当于它集所有人的“功力”于一身,掌握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形情况,当感知到路面情况时便能熟练地做出反应。

  拟人奔跑还只是“天工”的处女秀。伴随着研发攻关,未来“天工”将具备更多功能。除了身体、“小脑”之外,创新中心正在解决“大脑”难题,也就是利用通用大模型让人形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届时,人形机器人也将具备“视力”,实现眼、脑、手、脚等的互相配合。

  “我们将持续迭代‘天工’,探索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目前创新中心正在构建人形机器人规模最大、信息最稠密、最通用的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训练和迭代大模型。未来,通过“天工”平台与大模型的结合,人形机器人将实现长行程任务的规划能力及多场景、复杂任务的执行能力。

  记者获悉,“天工”作为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其他机器人企业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和研发,直接采用这一母平台进行更个性化的设计。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