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深度布局 助力地区发展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7月08日 10时03分

  本报记者 寇佳丽

  近日,多地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部署。7月6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等议题开展专题学习。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如同催化剂,能促进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活力点。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多地立足自主创新,逐步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应用技术等在内的我国AI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今后,各地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深度布局,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地区发展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我国各地存续在业的人工智能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139家。按照相关企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数量,广东省排名第一,有AI相关高新技术企业5922家;江苏省和北京市分列第二、第三名,分别有相关企业3949家、3411家。

  “广东、江苏、北京等地,AI企业众多、产业增长迅速,其背后有多重支撑因素。”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表示,这些地方具备较明显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其过去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数字设施等均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AI产业发展暂时比较缓慢的地区,如何做到“后发先至”?谈及此,陈志刚分析称,建议后发区域在分工协作中找准定位,强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数据开放共享、营商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蓄力。

  当前,AI技术高速迭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国内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各区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新模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现有产业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引导并培育AI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生态。

  “‘找准定位’意味着不同地方需要综合考量政策支持、市场环境、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等多因素,找到AI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最佳角度。”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表示,AI的优越性之一在于,它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均能碰撞出新的应用场景与活力。例如,有的地方以培育文化和旅游业见长,其从“AI+旅游”“AI+文创”中寻求发展人工智能突破点的可能性就更高。

  已在打造AI产业高地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地区,今后的发力重点又该是什么?北京市落地的方向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参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7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从2024年9月份面向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