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合成新分子 大幅度提升电池器件的稳定性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7月29日 10时27分

  我国学者合成一种全碳基新型结构分子,用于制备“倒置钙钛矿电池”器件后,可在不牺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电池器件的稳定性。相关成果由西湖大学工学院王睿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薛晶晶实验室完成,2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据介绍,典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共有五层,自电池表面到内部为:透明导电氧化物、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吸收层、空穴选择接触层、金属电极。在“倒置钙钛矿电池”中,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选择接触层的位置发生对调。

  “效率、稳定性,是评判钙钛矿电池‘表现’的两个最关键的维度。”论文通讯作者、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王睿表示,研究团队发现,“倒置钙钛矿电池”可以提升性能,但存在“休眠火山”式的缺陷,不够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故障”。这个问题和电池中空穴选择接触层的分子材料有关。

  研究团队跳出目前分子设计的化学框架,合成了一种基于全碳基结构“芘核”的新型分子“Py3”,并基于这种分子开发出空穴选择接触层的新型结构。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多项国际标准的老化测试显示,以新型分子“Py3”构筑的“倒置钙钛矿电池”器件具有优异的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可超过10000小时,远超目前钙钛矿电池3000小时左右的使用寿命。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