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怎么乞巧呢?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8月09日 10时21分

  七夕,是传说中牛郎会织女的日子。据说到了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都没有了踪影,因为要飞到天上去搭成“鹊桥”,让隔在天河两岸的牛郎和织女相会。

  有一种传说,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可是在许多文字里,她又被称为“天孙”。这个辈分有点乱。且不管她管玉皇大帝叫父亲还是叫爷爷,只知道她心灵、手巧、会织布就行了。她和地上勤劳朴实的牛郎结为夫妇,生下了两个孩子,却被王母娘娘强行分开,并画出一道天河,让他们夫妻隔着天河相望。只有每年的七月七这天两人才得相会。后来有人提议:定七七为中国的情人节,要我说,这主意忒不怎么样,可能是基于计划生育考虑的。

  七七,是女孩儿节,又叫乞巧节。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心灵手巧”是一个好女孩儿的必要条件。所以,戏曲《花为媒》里的张五可得知王俊卿说她“心不灵、手不巧,身段不苗条”时,便十分气恼。女孩儿如何才能变得心灵手巧呢?据说可以向天上的织女乞求。于是就有了织女崇拜——在七夕这天祭拜织女、并向她“乞巧”——这便是乞巧节的来历。在元大都时期,每到七月七日这天,皇宫里和官宦士庶人家,“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果、酒饼、蔬菜、肉脯,邀请亲眷、小姐、女流,做巧节会”。

  《北京岁时记》中记载,“七夕宫中最重”,百姓家家设宴,而女孩儿们,要在晚上对着银河祭拜。乞巧,是少女过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怎么乞巧呢?最初的乞巧方式见于东晋人的《西京杂记》:“汉(朝)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陶宗仪的《元掖庭记》记载,元朝皇宫里筑有九引台,为乞巧之所。七夕,宫女们登上九引台,“以五彩丝线穿九孔针,先完者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已然具有比赛的性质。

  宫女们用来穿线的七孔针是造办处的太监们专门打造的,具体什么样,笔者没见过。

  怎么乞巧呢?《帝京景物略》中说得比较具体:中午,每个乞巧的女孩儿都将一碗水放在太阳下曝晒,过一会儿,水面会生一层膜。这时,将绣花针放进碗中,针就会浮在水面上。因在阳光下,碗底会出现绣花针的影子。这个影子如果像云、像花、像鸟兽,或者像鞋、像剪刀,都谓是乞到了巧。如果针影子粗如棒槌、细如线,或者直如车轴、蜡烛,就是说没有乞到巧,乞到的是“笨”。乞巧的女孩儿便会不高兴,甚至会哭鼻子。

  如今,女孩们再不用做针线女红,也就用不着乞巧了。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