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名旦“戏曲进校园”的优秀成果,前来北京参加汇演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8月29日 09时42分

  2024年8月初,暑气正盛。一大早,北京安徽会馆就传出阵阵戏腔,稍显稚嫩却有板有眼。

  舞台上,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里水小学的“小戏骨”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少儿粤剧《哪吒》。此次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粤剧名旦吴非凡带队,作为“戏曲进校园”的优秀成果,前来北京参加汇演。

  排练时认真严厉的吴老师,私下里却是温柔可亲的“孩子王”。这种鲜明反差来自吴非凡对粤剧艺术追求的纯粹和执着。

  粤剧是世界级非遗项目的中国戏种。作为传承人,吴非凡十分注重“正音”。“语言是地方戏种的基础,是民族色彩的来源。粤剧以广州话为标准,特别是板腔式的表达,不正音,你就演不了戏。”

  “九声六调”塑造了粤语的优美韵律,也令基于粤语的文艺创作和演绎颇具挑战性。受制于粤语体系的影响,粤剧素有“过海容易过江难”之说,大众化更非易事。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粤剧人也不断调整方向,朝受众的期待靠近。新编现代粤剧《隆平稻香园》融入说唱、爵士等流行元素;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探索传统戏曲新形态,俘获年轻观众的心;情境粤剧《船说》将舞台搬到珠江游船,运用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营造沉浸式体验。

  岭南文化开放包容,赋予粤剧融合创新的基因,也因此,粤剧推广的抓手格外多元。舞台之外,吴非凡还参与了许多日常类推广项目,让粤剧以课本剧、公益宣传片等方式融入生活,达到“借船出海”的效果。

  出身粤剧世家的吴非凡时常感慨,年轻一代接触和学习粤剧的途径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他们更有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意识。”

  名角好戏,推陈出新,一代代粤剧人的努力探索从未停歇。粤剧这株“南国红豆”,正在更多人心中播撒,长出新的枝芽。

  统筹:李霏霏

  执行策划:杨力尉

  摄像:钟天朗(实习)

  出品: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作:新华空间音频工作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