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面板业务上半年实现量价齐涨,业绩增长显著
源 / 互联网    文 /     2024年09月02日 14时15分

  TCL科技(000100.SZ)于8月26日晚间披露了其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在报告期内,TCL科技的营业收入总额为802.2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9.9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达到了192.28%。

  其半导体显示业务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498.77亿元,同比增长40.39%;净利润26.96亿元,同比改善61.45亿元,尤其Q2单季实现盈利21.57亿元,环比增长超300%。

  行业温和复苏,TCL科技面板业务单季净利破20亿

  今年上半年,面板行业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尤其在大尺寸LCD领域,得益于主流面板厂商按需生产策略推动行业供需格局向好,同时下游备货需求释放,上半年电视产品价格全面回暖。根据市调机构集邦咨询数据,今年1月下旬开始,32吋LCD TV面板价格率先上涨,2月起主流尺寸LCD TV面板全面上涨。到3月下旬,55、65吋面板均价已经超越去年9月高点。

  与此同时,需求终端大尺寸趋势的强化有力推动了面板出货面积增长。Omdia数据,2024年上半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与2023年上半年出货水平基本一致,但平均尺寸的上涨,使得上半年行业整体出货面积同比增长6%达到8,714万平方米,与此相对应的,主流面板厂商产线稼动率也较去年同期有更好表现。

  量价齐涨无疑带动了TCL科技等主流面板厂商业绩增长,TCL科技在公告中也表示,今年上半年,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主要产品价格稳步提高,公司积极优化商业策略和业务结构,半导体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大尺寸业务优势稳固,中、小尺寸潜力迸发助力业绩增长

  深入TCL科技面板业务,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TCL科技业绩缘何实现亮眼增长——大尺寸面板业务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中小尺寸业务正迎头前进,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根据公告,大尺寸面板领域,TCL华星发挥G8.5和G11高世代线的制造效率和制程优势,持续引领电视面板大尺寸化、高端化趋势。报告期内,TCL华星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二,55吋及以上尺寸产品面积占比提升至81%,65吋及以上产品面积占比55%,平均尺寸较去年同期增长1.2吋。

  中尺寸面板领域,公司t9产线稳步推进产品开发和客户导入,6代LTPS产线也加快了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了IT、车载业务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内,TCL科技的显示器整体出货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二,其中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同时,TCL科技笔电和平板产品出货量上半年也稳步增长,LTPS笔电全球第二,LTPS平板全球第一;此外,TCL科技持续聚焦车载屏高端化及大屏化趋势,LTPS车载屏出货面积也提升至全球第三。

  小尺寸面板领域,上半年TCL科技OLED产品出货更是实现爆发式增长,行业地位大幅提升,其中: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柔性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900万片,同比增长180%,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第三,折叠屏出货量全球第四。目前,TCL科技在柔性OLED的折叠、LTPO、Pol-Less、FIAA极窄边框等新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准,成为小米等头部客户的旗舰手机供应商,产品高端化推动产品均价不断提升。

  面板市场稳价逻辑清晰,行业全年盈利或持续超预期

  进入下半年以来,夏普日本堺工厂正式关停、LGD广州工厂出售等行业事项纷纷提速,推动行业竞争与供需格局加速优化,主流面板厂商维持 “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预计面板价格仍能保持在相对高位温和波动。

  TCL科技在公告中提及,近期TCL华星参与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竞买报价,并被确定为相关标的的优先竞买方。如达成最终交易协议,TCL华星将丰富半导体显示产线技术,行业集中度亦将进一步提高,TCL华星将继续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和产业价值提升。

  集邦咨询预计,若上述交易顺利完成,全球LCD产业中心进一步向中国大陆转移,大陆面板厂商明年在LCD面板领域的份额将达71%。市场人士进一步分析认为,“供给侧按需生产、追求盈利的共识持续深化,是推动面板行业复苏的关键,产业集中度向大陆面板厂商进一步倾斜,有助于这一共识的凝聚和长期维持。”

  需求侧,中长期来看,全球显示终端销量较为稳定,大尺寸化和人工智能等趋势将促进显示需求稳中有进;而下半年国内3000亿以旧换新政策的补贴陆续实施,海内外双十一、黑五等促销节点,亦有望拉动下游产品及面板需求提升。

  供需两端积极因素助推之下,全球面板市场有望延续温和增长态势,TCL科技等主流面板厂下半年业绩亦值得期待。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