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群:宁德时代竞争对手是自己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9月20日 09时06分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萌】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创始人兼CEO曾毓群,18日接受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CEO尼古拉·坦根访谈,对宁德时代的生产研发以及中国与欧美企业的差异进行了讨论。曾毓群十分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此次对话中他透露大量细节,用流利的英语回应“欧洲为何难以量产好电池”,并表示宁德时代现在有超2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找到下一代革命性材料。

   市场需要正确的产品

  曾毓群在对话中表示,宁德时代取得目前成就的关键在于能提供正确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而这些产品需要正确的技术和优质的原材料来制造。

  根据韩国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SNE Research发布的 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消费量数据,中国企业宁德时代(CATL)以及比亚迪(BYD)包揽市场份额前二。其中宁德时代凭借36.8%的份额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唯一市场份额超过30%的电池供应商。目前该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二是为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提供储能解决方案的电池。

  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研发经验,这为该公司在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他透露,宁德时代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人才在包括基础材料、化学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软件等多个方面探索研究。此外,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使得宁德时代能够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保持稳定,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当前,中国电池生产的一体化程度很高,因为中国在供应链的上游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纽约时报》表示,中国在稀有金属的供应和处理、磷酸铁锂电池(LFP)技术的提前研发以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优势造就了如今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人才和生产思路掣肘欧美企业

  当谈及欧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中国企业表现较为逊色时,曾毓群提到了人才培养和生产思路这两个因素。

  曾毓群提到,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愿意学习电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更多,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而欧美国家的学生更倾向于学习金融以及半导体等专业。

  对此,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1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赞同,他认为人才储备是中国电池企业能够获得领先的关键。他认为如果有足够的人才,产业技术的发展进程将会加快。不同学科和技术的交叉融合能够促进创新,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纽约时报》今年8月的一篇报道显示,中国学生主修科学、数学和工程的比例相对其他大国要大得多。中国有近50个研究生项目专注于电池化学或与电化冶金相关的学科。而美国只有少数教授从事电池研究工作。报道援引中国教育部数据称,中国大多数本科生主修数学、科学、工程或者农业,3/4博士生从事这些领域的研究。但只有1/5的美国本科生和一半的博士生属于这类专业。

  而在生产思路上,曾毓群认为欧洲电池制造商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遇到困难主要是因为在设计、流程和设备方面尚有不足。他举例称,如果制造商不理解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和副反应,他们在设计时就无法预见未来的风险。这导致小规模测试时表现良好的产品,在扩大生产规模后会遇到利用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今年7月刊发的一篇文章提到,由于市场和应用场景的不同,镍钴电池在欧美电动汽车生产中更受欢迎,而中国市场更青睐LFP电池。文章援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的论文称,LFP电池在几年前还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技术,但中国公司通过研究创新使LFP电池如今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40%。

  分析人士表示,这使得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公司走在了前沿,成为一线公司。

   “竞争对手是自己”

  对于宁德时代在市场上的领先优势,曾毓群坦然表示,公司目前的竞争对手是自己。他解释说,宁德时代在电化学领域仍有很多要做,尤其是在材料方面,需要进行新的化学研发来满足消费需求。他欢迎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认为只有通过创新的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曾毓群表示,随着行业发展以及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当前创新速度正在加快。他还提到,为了跟上这种快速的创新步伐,宁德时代也在加快其生产线的折旧速度,以确保能够及时引入新技术。

  墨柯表示,在当前的锂电池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在产能、产量以及应用技术的发展方面都领先,一些外国企业未来可能会依赖中国企业的技术,而不会在当前这代锂电池技术上投入太多。他们可能会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比如固态电池或锂硫电池。这些新技术与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关联性不大,不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欧洲企业有机会在新技术上与中国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甚至可能在技术开发上稍微领先。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