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级别的原生液体胶原肽:胶原肽热潮下的差异化策略
源 / 互联网    文 /     2024年09月29日 13时56分

  随着颜值意识的不断攀升,口服胶原蛋白饮品凭借其方便性和强功效,一跃成为美容和健康领域的新宠,市场规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逐渐浮现: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

  无论是成分配方、功效宣传还是包装设计,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模糊,消费者难以区分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艰难。

  因此提出创新和差异化的策略势在必行,引导企业突破同质化的困境,为口服胶原蛋白行业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口服胶原蛋白产品同质化的成因

  1、功能宣称泛化

  市面上的口服胶原蛋白饮品普遍强调美容和保健效果,但大多不带有药品批号,只是在巧妙的“钻空子”,夸大产品的功能,具体的成分功效和作用机制却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更多的是作为食品配料出现的,使得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功能上难以区分。

  另外,随着监管政策的加强,特别是将动物源胶原蛋白产品纳入III类医疗器械管理之后,行业对胶原蛋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缺乏独家的核心技术和成分的品牌只能随波逐流,难以出圈,也因此加剧了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

  2、原料技术端缺乏竞争力

  胶原蛋白因其提取技术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导致普通规模的品牌商根本无法独立生产,只能从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和创健医疗等这些技术具有领先优势的上游厂商来买原料,进而经过配方微调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多数品牌在口感、配方以及胶原添加量上下功夫,通过功效叠加、添加浓缩果汁优化口感等方式来抢占市场,但究其根本它们同属于一种原材料,乏基于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深层次竞争,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价格战和广告宣传。

  无论基于上面的哪一点,本质上面还是没效果。

  差异化策略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1、原料升级医用级胶原蛋白,定位科学明确

  医用级的胶原蛋白具有高纯度、低免疫原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这些基础的显著优势,而且在功效的论证上具有官方临床数据的支撑,和清晰的作用机理,并且受到药监局的严格监管。让消费者真正放心的同时,也能使产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来,形成差异化的核心优势。

  目前我们见到的口服胶原蛋白饮品还没有一家明确使用医用级的原材料,超高的标准和昂贵的价格让多数品牌望而却步,就连销量遥遥领先的五个女博士、汤臣倍健、斯维诗等品牌均无一涉猎。因此将原料升级为医用级胶原蛋白,有效,是提高效果的唯一方法。

  2、坚决抵制以次充好、胡乱添加

  胶原蛋白饮品多打出“胶原蛋白+其他功效成分”配方的组合拳,实现功效的叠加,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诉求。这一点看似物超所值,但很容易造成“以次充好”的效果,其中添加浓缩果汁改善口感的这一做法,反而会导致消费者摄入多余的热量,平添身体负担,从而痛失一些“怕胖”的消费人群。

  面对这种情况,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精简配方,拒绝乱七八糟的添加,追求单一纯正的口感,这样安全性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了。这种通过向消费者传达精简、透明的品牌理念的做法,反而会获得消费好感。

  3、聚焦原生液体胶原肽,以美为本

  企业的根本还是要聚焦科技和成分等深层次的研发,跨入更高阶的“创新研发”阶段。建立或加强自身的研发团队,构建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高效能、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只有形成自身的核心优势,才能在长远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的“重组胶原蛋白”,避免了动物源胶原蛋白潜在的病毒风险和免疫排斥问题,展现出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原生液体胶原肽凭借500Da小分子肽,占比高达99.33%,高纯度好吸收等优势在口服胶原肽界成功突围。这些创新举措都将胶原蛋白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已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原料创新、技术革新、形态多样化、功能定制等多元化的解决策略中可以看到,创新始终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保证。这不仅是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的关键,更是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高质量产品选择的根本。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