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步而行,自有前程 --- “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核心
源 / 互联网    文 /     2024年10月11日 16时28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截止2024年8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 700.8 万辆和 703.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 和 30.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 37.5%。同时公安部发布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39.7万辆,同比增长39.41%,创历史新高。

  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美国和欧洲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对产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提高关税。而国内持续不断的“价格战”似乎要把供应链的成本压到极致。不断有企业被淘汰出局,而幸存的企业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内卷”,整个行业难以看到胜利的彼岸。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

  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的产销量占全球60%以上,国外的观察家常常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简单归因于政府大规模补贴带来的巨大产能优势,进而得出所谓“过剩产能输出”将威胁全球市场健康发展这种“似是而非”的预测。

  与之相呼应,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内卷”与“价格战”愈演愈烈。“卷”配置、“卷”功能、“卷”价格,拼成本、拼价格、拼数量,似乎成为唯一的方式与目标。在“卷”与“拼”之下难以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程”何在?

  依笔者观察,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最近5年爆发式发展的核心不在耀眼的产销量数据,而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高。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程”不在于是否“产能过剩”或“内卷”,而在于能否更好满足全球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更高要求。

  在每次新车型发布会上,最吸引媒体和消费者关注的常常是价格是否足够有吸引力、车型外观是否新潮时尚、续航里程是否足以打消“里程焦虑”、智能驾驶是否能够回应主持人的召唤。而对于广大潜在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多关注的可能是“新能源车是否安全”和“电池电驱长期使用能不能足够可靠”。

  回顾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其核心在于“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不断提升。包括在动力电池领域更多选择安全可靠的正负极材料,例如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超薄纯铜铜箔作为负极集电体;采用更可靠的生产制造工艺和CTC、CTP等更安全的电池系统构架;广泛使用“针刺”实验来检验安全性是否达标;这些都帮助新能源汽车在实现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整个电池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此外,在电驱、电控、和整车线束领域,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部分安全性与可靠性较差的“低成本”技术方案被逐步淘汰。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的“多电机驱动”、纯铜动力线束、能够有效避免电弧发生的接插件等被更广泛应用。这些产品与技术的推广普及,一方面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风险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国产新能源汽车达到年产销近千万辆的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达到较好的可靠性;同时,中国道路上行驶的近2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不论是在高寒高原的内陆、还是在高温高湿的沿海,都能够安全的行驶与使用。

  简而言之,过去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是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基本要求。那么未来,将更高标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作为“踏步前行”的着力点,就能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自有前程”。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