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微短剧向精品化、产业化双丰收迈进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1月22日 14时32分

  当下,微短剧作为新兴文艺形态,正逐步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近日举办的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产业发展会议上,《“繁星指数”2024年度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正式发布。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学界业界共同构建。报告显示,网民中微短剧用户的渗透率达70%,接近网络直播受众规模。从时长来看,微短剧单集时长在3-10分钟、尤其是5-10分钟时长最受用户欢迎。

  如今,越来越多的视频平台、广电机构、传统影视公司入局微短剧,创作生态日渐多元。例如腾讯视频、爱奇艺均在网站首页直接添加微短剧专栏,芒果TV、优酷等则在电视剧栏目下添加短剧板块,为观众提供直达渠道。短视频平台也纷纷选择内容加码,仅2024年下半年,抖音端原生短剧整体供给量环比上半年增长117%。行业火热发展态势背后,更需要坚定精品意识。近几个月来,国家广电总局连续发布管理提示,对中老年题材、“霸总”类微短剧以及微短剧片名重申管理规定,细化创作指引。

  从初创阶段到如今渐成规模,微短剧如何在不丢失形态优势的同时提升内容质量?“繁星指数”专家组组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认为,首先要注重主题立意。现实题材需要更加丰富,对现实题材的提炼把握和表达需要更多提升,要摒弃惰性思维,避免霸总、逆袭、复仇等套路化创作对现实题材表达带来伤害;其次,要注意把握微短剧的情感意蕴。微短剧不能只停留在情绪化输出,对家国当有情怀、对朋友当有情谊、个人生活当有情趣,以这些多元情感的表达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创作手法要守正创新。微短剧创作者要大胆尝试新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和拍摄技巧,剧情内核需深度有力,避免陷入创作俗套,不断推动微短剧创作手法更加多元、丰富、有新意;最后,产业链上各个主体要加强紧密协作。在微短剧精品化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平台、制作机构及研究机构等各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善待、善用微短剧文艺样态,才能让微短剧产业链更加健康完善,推动其成为繁荣新大众文艺的一股有生力量。

  从2024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到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结合,“微短剧+”的产业迭代新模式让这一赛道有了更多想象空间。据悉,2025年广电总局将深入组织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继续推进“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启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实现在细分领域共推出300部左右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重点微短剧,多项举措将助推微短剧向精品化、产业化双丰收迈进。记者许莹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