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3月11日 13时04分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楼市”置于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一部署既是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报告中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且再次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提到“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上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纵观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工作的整体规划,“稳”一直是关键词。与往年相比,2025年延续了全力稳楼市的主基调,但调控思路赋予“因城施策”更大力度,政策举措更有“细节”,实施路径更为清晰,呈现出诸多递进与革新之处。

  促需求筑牢稳楼市基础。房地产是居民消费的大宗支出,是畅通经济循环的着力点。当前,居住消费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且愈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多个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的政策方向。

  一方面,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这与此前“四个取消、四个降低”政策形成呼应。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各地均在持续放宽限制性政策,如北京、上海已放宽郊区限购条件,“北上广深”宣布取消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标准。2025年,结合各地楼市运行情况,预计核心城市仍会进一步优化“限购”政策,重点城市将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通过“以旧换新”、购房补贴、优化公积金政策以及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费等措施刺激改善置换需求。

  另一方面,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是挖掘购房需求的重要抓手。接下来,各地会努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将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让城中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实现早入住、早安居,同时也有利于消化存量的商品房。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规模大,拥有数万亿元的增量需求空间,能给房地产发展带来很大支撑力。

  优供给打造行业转型新赛道。稳住楼市的底层逻辑是供需平衡,适销对路。满足需求端变化之际,供给端的调整要跟上。“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是优化供给的主旋律,也是重塑行业生态的有效路径。

  在新增供应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这背后释放了三重信号,一是库存过高的城市短期内将缩减土地供应规模,甚至暂停出让土地,以缓解供需矛盾;二是顺应市场需求,加大供应面向改善性群体的核心地块;三是合理优化城市功能性用地,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

  在盘活存量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存量房收储提出较早,但实操层面存在难点,一是收购资金从哪里来;二是收购主体和开发商价格难以匹配。从这一层面来看,给予各地政府更大自主权去盘活存量,是重大突破。这意味着2025年存量房收储将加速,积极有为的灵活性政策,将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和存量房产的规模,加快去库存和稳房价。

  防风险守住底线。近年来不断推进化解风险工作,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复工,部分头部房企交付缺口逐步收窄,保交付高峰期已过,但交付问题仍然局部存在。所以,当前防风险工作仍旧不能放松,仍需继续通过白名单项目融资,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推动房企转向合规融资和精细化运营,促进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过渡,这仍将是2025年推进稳楼市工作需要发力的重点领域。

  最近的市场行情表明,稳楼市政策已取得积极效果。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了正增长,今年一二月份,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多层积极因素共振,房地产市场迈向平稳健康发展新阶段更加可期。(彭春来)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