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的广袤天地中,聚丙烯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热塑性树脂,正悄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步入 2025 年,聚丙烯行业迎来了诸多新变化与新挑战,和众汇富也将目光聚焦于此,为大家深度剖析行业现状与未来走向。
当下,聚丙烯行业的产能扩张态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新产能持续投放,近 10 年年均产能增速达 9.3%,近 5 年更是攀升至 10.9%,并且预计到 2027 年都将处于产能投放周期。和众汇富留意到,这一快速增长的产能,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供应压力。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消费增速却出现了放缓迹象。居民消费意愿的回升较为缓慢,下游需求难以跟上供应的步伐。自 2021 年起,粒料与粉料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通用料生产厂家的盈利水平也随之降低。
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春节假期结束后,下游企业开工负荷虽逐渐提升,但原料采购却相对谨慎。以塑编行业为例,2025 年 2 月其开工负荷环比上涨,可整体仍处于近几年同期的低位水平。据卓创资讯统计,当月主要下游塑编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率为 42.00%,较上月环比上涨 5.25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 11 个百分点,却比近几年同期高点低 7.33 个百分点。企业主要消耗节前储备的低价原料库存,新增订单有限,使得塑编企业入市采购意愿不高。注塑行业的情况也类似,2 月份主要下游注塑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率为 43.50%,环比上涨 1.75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涨 9.50 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近几年同期高点 4.50 个百分点,终端订单恢复缓慢拖累了开工负荷涨幅。相比之下,BOPP 行业开工情况相对稳定,2 月平均开工率为 48.88%,较上月仅小幅上升 0.60%,较去年同期上涨 8 个百分点,不过与近几年同期高点相比仍低 14.12 个百分点 。
在产品结构方面,国内聚丙烯生产以往集中在通用料,拉丝料曾是主要生产选择,占比从 2021 年的 35% 降至如今的 32%,低熔共聚占比维持在 12%,管材、薄壁注塑及涂覆料产量占比则有所提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纷纷探索新路径,积极开拓出口渠道,并加大新型产品研发力度。只是当前出口仍以中低端通用料为主,受地缘局势等因素影响,海运费波动较大,导致出口利润较低。
若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聚丙烯行业有着清晰的发展趋势。行业将朝着个性化、功能化、细分化方向大步迈进。包装材料作为聚丙烯的重要下游需求领域,BOPP 薄膜应用广泛。但目前低端厚光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厂家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而高端膜料产量的增加,将带动 BOPP 专用料用量的提高。汽车及家电行业同样是重要的终端需求领域,且发展较为迅速。汽车行业对聚丙烯的年消耗量约 220 万吨,家电行业约 190 万吨,二者合计占总消费量的 12% 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车用塑料的消耗量,而聚丙烯在车用塑料中占比较大。在家电领域,产品轻薄化及降成本的需求,使得塑料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聚丙烯占比约 30% 且预计还会继续上升。薄壁注塑聚丙烯与外卖行业相关,在 2020 - 2022 年需求显著增加,产量增速较高,但 2023 - 2024 年产量增速有所放缓。在日用品领域,聚丙烯制品十分常见,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透明聚丙烯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疗用品也是聚丙烯下游需求之一,此前卫生事件曾影响无纺布及相关聚丙烯产品的产量。聚丙烯管材的下游主要是冷热给水管,与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密切相关,2024 年房地产新开工及竣工面积下降,管材需求也受到拖累,产量增速放缓 。
和众汇富分析认为,未来 5 年聚丙烯总供应量的平均增长率或在 7.28%,总需求平均增长率在 6.52%,需求增速慢于供应增速,产业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来适应市场变化。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变革期,和众汇富也将持续关注聚丙烯行业动态,为大家带来最新、最深入的行业解读。 让我们共同期待聚丙烯行业在未来能迎来更多突破与发展,为材料科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