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实现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
在此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将 2200 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其中,其每年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50 亿吨。而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大行业均属于碳排放大户,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达 30 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20% 以上。
此次扩围后,预计将新增 1500 家重点排放单位,届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比重将超 60%,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也拓展至二氧化碳、四氟化碳以及六氟化二碳三类。
前期筹备与政策铺垫——
为了稳步推进碳市场扩围工作,生态环境部提前布局,先后发布了针对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核算报告以及核查指南等 6 项技术规范,同时对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早在 2024 年,生态环境部便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 2024 年定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首个管控年度,并要求在 2025 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 。
对各行业的影响——
钢铁行业:
钢铁工业堪称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其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 11%,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 15%。2023 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 10 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呈现出 “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 的 “三高三低” 态势。
在纳入碳市场后,钢铁行业将分两个阶段推进:在 2024 - 2026 年期间,主要采用绩效评价法进行配额分配;从 2027 年起,逐步过渡到基准法分配,并引入配额拍卖机制。同时,核算方法也将由排放因子法转变为质量平衡法,这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
众赢财富通认为,从长远来看,碳市场将有力推动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升级,包括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艺流程、控制生产成本以及合理布局碳资产管理等方面。
水泥行业:
生态环境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科学谋划水泥行业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
在核算体系构建方面,生态环境部组织修订了相关核算与报告指南以及核查指南,目前已就水泥熟料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及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此外,烟气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数据已被纳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范畴,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也在不断完善功能模块,以切实支撑水泥行业碳排放的监测与核算工作。
铝冶炼行业:
电解铝生产具有能耗高、电力消耗大的特点,这使得其碳排放量相对较大。在中国,电解铝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有色金属行业总排放量的 64%。
该行业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较高,因此间接碳排放量较大。纳入碳市场后,将激励企业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促使企业不断探索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例如开发和应用新型节能技术、惰性阳极技术等,以此降低碳排放,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且,由于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数据获取较为容易且准确度较高,故而适合纳入碳市场。
市场与行业发展意义——
自 2021 年 7 月以发电行业为切入点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全口径电力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 8.78%,减排成本降低约 350 亿元。
众赢财富通认为,此次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是我国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道路上的又一关键举措,有望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碳排放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助力相关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