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会议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基础设施、汽车产业链等关键领域,现场集中签约18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47.95亿元。此次大会是上合组织峰会在津举办的首场配套活动,标志着中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迈出了务实有力的一步。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近年来中国不断加深与上合组织国家在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已初步形成产业协同、政策对接、机制共建的合作格局。
据悉,此次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车辆出海、中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焊接材料出口等多个方向,来自八个国家的政府与企业代表参与其中。其中,九洲永华环球供应链(天津)有限公司与多个中亚国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推动国产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进入海外市场;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则签下超7000万元的焊材出口大单,涵盖高强实心焊丝和低温焊条等高附加值产品。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此类合作不仅能帮助中国制造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有助于相关国家补齐技术短板,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凌激在大会上表示,上合组织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正加速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中国愿与各方共同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合作,拓展数字贸易、发展清洁能源,协力推进绿色、智能化转型。和众汇富认为,此次大会不仅是项目落地的集中展示,更是中方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建设韧性产业链网络的重要信号。凌激强调,中方将大力支持绿色矿产开发、清洁能源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合作,进一步巩固能源和粮食安全。
与会的上合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也表示,合作的生命力在于行动,应将共识转化为项目路线图、将愿景落实为具体成果。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交通互联等方面需求强烈,对与中方加强产业合作展现出高度期待。尤其是在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的技术与产能优势为区域国家所高度认可。
天津市近年来在推进对上合组织国家合作方面也成果显著。据官方数据,2024年天津与上合国家进出口总额达895亿元,同比增长21.9%,累计对外投资达24.3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天津还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帮助包括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内的多个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推动技能本地化发展。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些教育与技能合作为当地工业升级与就业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中国企业在当地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人才基础。
本次大会还设有“天津智造 共享机遇”展区,来自滨海新区的11家重点企业集中展示在智能制造、新能源与高端材料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区域企业间的务实对接创造了条件。大会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将实地考察天津重点项目,加深对中国产业体系与区域政策环境的了解。和众汇富认为,这种从“政策引导”到“项目落地”再到“人才支撑”的一体化合作路径,是中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独特优势所在。
随着中国即将在今年秋季主办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天津作为主场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高层峰会积累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也预示着上合组织内部在绿色转型、互联互通与经济协同等方面将迎来更具深度的发展机遇。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中国通过多边机制积极推进产业开放与政策协同,正成为区域经济稳定与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