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逆周期调节 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4月16日 09时13分

  日前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释放积极信号,市场对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的下一步操作也十分关注。3月以来,央行多次公开提到“择机降准降息”,作为总量政策工具,“降准降息”预期正在升温。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日前发声,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在此之前,央行已明确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促进消费等领域。

  对冲外部压力,宏观政策加力实施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多位受访人士预计,我国货币政策还有充足空间,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但降准降息等操作的落地时点的选择仍需平衡内外部多重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4月13日发布了一季度金融数据,超预期的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显示出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更多积极变化,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央行近年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持续显现。

  不过,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给后续央行货币政策决策带来更多挑战。有业内权威专家对记者表示,当前货币与通胀、增长、就业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复杂,关税争端导致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国际局势、各国经济政策调整复杂互动,给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也带来更大挑战。

  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优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明示政策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调控需要,未来各项货币政策举措还会继续有效落地。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内外部形势新变化,央行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际上,3月至今,央行已经在不同场合至少四次公开明确提及“择机降准降息”。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当前亟须通过强化宏观政策调控来发挥内需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这对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年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动较去年同期更大,市场流动性并不宽裕,存在降准需求。

  “面对内外部形势新变化,央行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维持流动性稳定充裕,避免各金融子市场因流动性丧失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表示。

  不过,分析人士也认为,在降准降息的具体实施时点上,还需要平衡汇率、长债利率、银行息差等多重因素,兼顾内外平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银行息差空间变化、市场流动性松紧程度、外需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均会影响降准降息出台的具体时间。此外,降准降息的时机还会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的表现、资本市场表现以及市场情绪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除总量工具外,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有一定期待。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声,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对支持资本市场而言,在前期推出的稳定资本市场两项工具的基础上,不排除进一步加码的可能。”王一峰指出。

  在任涛看来,央行可以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很丰富,既包括向中央汇金公司等战略性力量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已创设的两项资本市场工具来向三类机构和增持回购主体提供充足的弹药支持,亦可以将资本市场中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纳入再贷款支持范畴。

  除支持资本市场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市场对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的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期待较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国内首创推出“再贷款+超长期国债+焕新贷”模式,指导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会同地方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的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和回收端各有关主体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焕新贷”专属融资产品。“预计结构性工具箱还将根据内外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存量结构性工具亦会进行相应优化,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和政策调控需要。”任涛称。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