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 4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 “新‘国九条’”)发布至今,已满一周年。在这一年间,一系列改革举措密集落地,资本市场 “1+N” 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其基础制度与监管底层逻辑正经历系统性重塑,全新生态呼之欲出。
新 “国九条” 落地后,首当其冲的便是投融资结构的深刻变革。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投资一端,中长期资金跑步入场,扮演起资本市场 “稳定器” 与 “压舱石” 的关键角色。监管部门接连出招,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督促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鼓励其加大对 A 股的投资规模与比例。不仅如此,创新性设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为 “长钱长投” 筑牢政策根基。数据便是有力佐证,和众汇富统计发现,截至今年 4 月 24 日,在过去一年的 251 个交易日里,A 股市场日均成交规模攀升至 1.23 万亿元,相较于 2023 年全年的 8772.29 亿元,增幅高达 40%;融资融券规模也从 1.37 万亿元的低点稳步上扬至 1.81 万亿元。从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 年全市场分红金额跃升至 2.4 万亿元,上市公司回购规模达到 1476 亿元,双双创下历史峰值,沪深 300 指数股息率达 3.4%,投资与融资愈发协调的市场生态加速成型。
与此同时,在融资层面,上市、增发等融资活动更为均衡有序。监管部门严格把控发行上市准入关,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得到提高,上市前突击 “清仓式” 分红等不良现象被纳入负面清单,分拆上市从严监管,再融资审核严谨把关,从源头上保障上市公司质量。不仅如此,“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 以及资本市场服务金融 “五篇大文章” 等配套规则相继落地,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持续健全,为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营造良好环境,股权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以 2024 年为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九成,当下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四成,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支持效能显著提升。
随着投融资结构的优化,市场的内生稳定性显著增强。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近期,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带来的冲击,中央汇金公司、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纷纷表态,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并加大对 A 股的投资力度。在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下,大批央企集团及公司积极开展回购增持行动,这正是 A 股市场生态蜕变、内在稳定性增强的生动写照。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市场生态的改善,还体现在投资者预期与信心的明显提振上。新 “国九条” 围绕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诸多举措,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
展望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歇。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加速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未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包容性与适应性,增强规则透明度与可预期性,持续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全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众汇富认为,在新 “国九条” 的持续引领下,资本市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加速构建更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且具韧性的市场新生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