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资本市场日益融合的当下,资产配置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而是需要放眼全球。在首届 “金鼎杯”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的6月榜解析直播讨论中,主持人公众号“丰慧自留地”主理人、“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导师丰丰,特邀嘉宾知名财经博主、公众号EarlETF主理人张翼轸,嘉实财富基金投顾部负责人、“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行业专家周凤等围绕美股、港股、越南、日本等市场的投资价值展开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全球化布局的参考框架。
美股与纳指:泡沫中的机会与风险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美股,尤其是纳指,专家观点呈现审慎态度。张翼轸指出,纳指长期受益于科技巨头的强盈利能力支撑,但长期在 A 股市场形成的 “恐高感” 使其暂未适合大幅配置。他形象地比喻:“对纳指的态度有点像 2020 年下半年对待白酒,你可以享受那波上涨,但要意识到茅台 60 倍 PE 的不可持续性,纳指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的存在。”
丰丰则从投资规律角度补充:“从过往来看,纳指回调 25% 以上时可能是较好的窗口期,这类调整大概每两三年会出现一次,若认可美股投资价值,此时性价比会更高。” 这意味着,对于美股投资,如果有“恐高”的话,可以耐心等待合适的入场时机。
港股:A 股化趋势下的长期机遇
相反,港股被多位专家视为 “未来两三年最值得关注的市场”。张翼轸分析,港股自 2018、2019 年相对 A 股走弱 4-5 年后,逐步开始走强。从估值看,无论是价值流的银行、券商等,港股仍便宜很多;科技股很多龙头及新消费股(因需全球化扩张多在港股上市),A 股都没有那么丰富的标的。
更重要的是,港股正呈现 “A 股化” 趋势 —— 外资占比下降、内地资金持续流入,从国泰君安暴涨、新消费板块活跃等现象中可清晰看到内地资金的影响。这种变化意味着港股的主题性投资可能比 A 股更热闹,长期来看,是值得投入精力且可能更有收获的市场。
新兴与成熟市场的差异化机会
张翼轸认为,除了主流市场,越南、日本等市场也被提及具有独特投资价值。越南市场,从基本面角度,长期有类似 20 年前中国的发展趋势,今年因地缘政治、关税等因素可能成为受益者,短期有一定利好;且越南指数长期与标普存在共振,波动更大,可在阶段性成为标普纳指的加强版。日经市场,本质偏向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短期难有大波动,但长期是价值流关注的重点,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配置。
在商品资产方面,黄金的配置价值引发讨论。丰丰提到,过去 18 年人民币黄金年化涨幅超过 8%,如果从通货膨胀角度看,目前其价值可能已偏高。黄金价格持续上涨,背后逻辑可能与炒作中美脱钩和避险情绪有关,且与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的动作关系很大。他建议,黄金适合作为对冲工具,但不应过于重仓,“不要因过去涨得好就认为未来也会涨得好,各类资产都有周期性,应逆势操作”。
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原则
6月榜第七名“我是一颗小韭菜” 强调,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是 “减少不同资产间的相关性”,以分散风险。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认同,专家们认为,全球化配置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同市场、不同品类资产的低相关性,降低组合整体波动,在单一市场调整时,其他市场的表现可对冲风险。
例如,可通过港股、越南等市场捕捉成长红利,用日经、黄金对冲风险,借助 ETF 工具实现 “低成本、高效率” 的跨市场布局。正如张翼轸所言:“未来的投资竞争,不是单一市场的胜负,而是全球资产的协同能力 —— 谁能做好‘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平衡,谁就能在波动中站稳脚跟。”
全球资产配置为投资者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但也意味着更复杂的风险考量。在把握各市场机遇的同时,需时刻警惕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潜在风险,通过科学配置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