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企业纷纷落地长三角 天地共绘 “科幻”成真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30日 09时56分

  本报记者 刘畅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正式颁布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成为首批获准企业。用户可通过手机App预约体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这一服务将率先在浦东金桥、花木等核心区域实现跨区域接驳。

  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已发放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有4家企业拿到示范应用牌照。

  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突破却很大。“示范应用”可以上路测试,但不能向用户收费,今年新一批的“示范运营”牌照可以向用户收费,跨出了商业化的一步。同时,此次牌照也是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意味着前台主驾可以没有安全员的存在,是“真无人驾驶”。

  去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期间,记者曾经在桐乡乌镇的街头体验过呼叫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车辆。在某公交站点等待了七八分钟后,一辆车顶装载着激光雷达的车辆就出现在眼前。不过,这辆车上配备有双手离开方向盘的安全员,乘客也只能从几个固定点位上下车,所以体验下来没有太大的“新奇感”。

  “萝卜快跑”落地乌镇已经4年多,但桐乡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受相关政策限制,无人驾驶的商业运营的资格难以得到合法性认定和保障,仍以测试为主,因此仍未进入规模化示范应用阶段。

  无论是主驾无人还是配备安全员,在长三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试运行相关项目。

  这一次,除了一批拿到示范运营牌照的企业外,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和奇瑞汽车、锦江出租合作,获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服务,尽管由于是“示范应用”不能收费,但主驾无人,副驾配备一位安全员。这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传统出租车企业的双主体运营模式,也是上海牌照发放的一大亮点,比如百度智行就与大众交通集团展开了合作。

  另外,2022年8月,“萝卜快跑”在合肥开启商业化试点,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2022年9月,T3出行宣布与轻舟智航在苏州正式联合启动Robotaxi的公开运营;2023年,安途智行在杭州落地,次年1月,两条智能网联汽车RoboTaxi示范运营线路成功开通,累计运营里程4.5万公里,体验人次接近1万。

  除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这几年,无人驾驶的公交车也在长三角多地纷纷上路。比如去年11月,桐乡就新开通一条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应用体验线,由9辆L4级自动驾驶巴士负责接驳游客,在乌镇共富集市、“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两站之间往返。

  今年5月,南京首批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也“上路”了,由开沃集团创维汽车为南京公交定制,自主研发生产。今年7月初,无锡更是“上新”了两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并首次将无人驾驶公交无缝接入常规公交线路运营,其中快5线贯穿无锡经开区核心区域,往返约20公里,是目前江苏省内最长无人驾驶公交线路。

  还有苏州、杭州、绍兴……在长三角,无人驾驶公交车既覆盖了一些接驳需求的“微循环”场景,也有文旅融合项目,或者直连机场和高铁站的通勤线路。尽管基本还是处于示范应用和测试内跑阶段,但各地公交公司对无人驾驶公交的未来仍然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各方面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有可能更进一步,走向商业化。

  随着无人驾驶在长三角多地先行先试,那些宛如科幻场景的未来也许很快就能成真。

  eVTOL企业纷纷落地

  本报记者 刘畅

  7月22日,位于苏州昆山市的企业峰飞航空交付了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标志着吨级以上电动垂直起降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

  这几年,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eVTOL产业备受关注。长三角区域也愈发成为头部eVTOL企业落地研发、生产和制造的重要选择。

  比如昆山就拥有两家eVTOL企业。此次拿全“三证”的峰飞航空于2022年落地,研发制造中心位于淀山湖镇,航空试飞基地落地于锦溪镇白莲湖郊野公园。

  第二家企业是落地于昆山花桥的航天飞鹏。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航天飞鹏展出了FP-981C“射手座”垂起复合翼无人机系统,吸引了众多关注,这家企业还与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奇瑞汽车联合研制了分体式电动飞行汽车。

  无锡在低空经济上也持续发力。去年3月11日,亿航智能eVTOL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落户梁溪区;无锡企业牧羽天航空则以研发、制造、销售、运营重型载货eVTOL为主营业务,可以适用于海岛或远距离物流运输,目前已经完成了1300公斤级别的AT1300的研发。

  对于eVTOL企业的大力招引不止在江苏。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讲过一个故事:平湖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地奔赴珠海航展,通过投资让eVTOL企业御风未来把生产基地落在平湖。

  另一家落地平湖的整机企业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虽然主要聚焦电动固定翼飞机的生产,但其背后的投资者之一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也研发eVTOL飞行器,其产品“鹊飞”于2024年11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首次发布。

  合肥也有不少明星企业,比如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的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第一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合肥本土航空科技企业览翌航空研发生产的客运级eVTOL LE200已获得中国民航局TC(型号合格证)受理,最快或于2028年交付市场。

  一位eVTOL企业负责人此前曾指出,eVTOL产业最终将共用新能源汽车80%的供应链,而核心飞控、航电等20%的关键技术属于航空产业。因此,长三角能获得诸多eVTOL企业的青睐,最主要的优势便是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

  昆山依托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基础优势,这几年在加快培育壮大航空航天产业;南京更是通过积极招引头部企业、加快集聚生态企业,让低空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想要何种配套,都能够在最短半径内实现;无锡依托本地航空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通用航空整机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航空服务业为核心的低空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平湖依托汽车、新材料、数控机床等当地特色产业,锚定浙江省低空经济应用“先飞区”、临沪低空经济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低空经济智造集聚区的目标,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体系。截至目前,平湖已拥有低空经济关联产业企业22家,涵盖复合材料、关键部件、整机总装、配套设备等关键环节,去年总产值64亿元。

  当然,除了生产制造以外,长三角多地也积极为eVTOL场景落地做出努力。合肥在法律法规探索和相关配套支持方面具有前瞻性。合肥合翼航空拿到OC证以后拥有了空中商业化运营的资质,可以面向普通消费者开展低空观光旅游、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务,其开展商业载人服务的运营点正是位于合肥的骆岗公园。亿航智能与合肥在骆岗公园联合建设合翼航空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这里或将成为长三角最先实现“空中出租车”运营的地方。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