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险这个词汇,开始反复出现在李泉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今年35岁的他,参加工作已有12年时间,除了公司上的五险一金,他没有买过任何商业保险。一天夜里,他偶然在社交平台刷到网友分享的“没有保险的血泪史”,或许是对网友的遭遇感同身受,或许是平时就有一定的“搞钱”和“风险防范”意识,李泉开始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并在网络上寻找保险推荐。
现如今的生活中,保险这个名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保险这个产品却始终让像李泉这样的人望而却步,一边是需要保险“未雨绸缪”,一边是对于保险的零认知让他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成为了许多人购买保险产品的最大痛点。
就在5月28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印证了这一观点,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的线上购险率已从2023年的73%升至78%,消费者最关切的问题已发生变化,过去消费者最大的担忧是“理赔困难或遭遇拒赔”,但2024年,“产品选择困难”跃升为第一大困扰,有高达63%的消费者表示,面对众多保险产品,他们难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选择线上保险vs选择线下保险
“选择线上线下各有利弊,线上保险可以自主投保但是没有人推荐,线下保险推销太多”,李泉在回答记者的问答时说道,他经常收到线下业务员打来的电话不胜其扰,相比较下来还是在线上平台购买保险更自由些,也更方便快捷,不会受到信息干扰,所以他更倾向于线上买保险。
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前7个月,互联网保险累计保费3663亿元,与2023年同期比较增长了15%,预计2024年全年的互联网保险保费同比增速将不低于15%,而互联网平台的接受度也迅速上升。
同时,根据记者的走访,消费者在线上购险的主要原因排名前三的是“缴费灵活”(52%) “投保便捷”(49%)和 “方便自主查询和筛选产品”(46%)。消费者收入越高,越看重投保流程的便捷性、自主性和骚扰少;反之则越看重亲戚朋友推荐。
根据观察,线上保险渠道无论是第三方中介平台还是保险公司自营平台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以中国人保旗下的中国人保app为例,该平台汇集了人保旗下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人保养老等子公司的保险产品,险种包含健康险、寿险、车险、意外险等多种险种供消费者选择,且无业务人员干扰,消费者可以自行购买保险产品,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下载量已超5000万,用户总量非常可观。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对于买医疗险和重疾险我不知道选购哪个产品合适,人保app虽然产品多,但是看得我眼花缭乱的,还好发现了方案推荐功能”。像李泉这样的保险小白在选购产品上很迷茫,对于为自己、为孩子、为父母选购什么样的产品并没有太清楚地认识。
而《报告》中也指出了有高达63%的消费者表示,面对众多保险产品,他们难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愈加理性,对大品牌的盲目追求已成为过去,他们更加愿意寻求个性化、精准的保障方案。
“这个方案推荐功能实在合我心意,可以根据我想要给谁买智能推荐,比如想要给父母买普惠型保险,它就会推荐我民医保长期医疗和个人百万综合意外险等产品,点进去仔细查看保险说明,真的很适合给父母”,据了解,该功能位于人保app保险商城顶端,消费者可根据投保人群、保障类型和产品定位三个维度快速地筛选保险组合,以提升专业保险配置方案的生成效率。投保人群方面细分为「给父母」、「给子女」、「给自己」三个维度,全面覆盖了买保险的三大类人群;保障类型方面涵盖了「健康」、「意外」、「养老」和「财产」四大品类,覆盖绝大多数家庭日常所需;而在产品类型方面,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和保障需求,在「高端」和「普惠」中作出选择。
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市场在合规框架下将实现快速且有序地发展。互联网保险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报告》预测,未来5年,互联网保险年均增速将稳定保持在15%-20%,总保费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而以中国人保app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粗放式保险货架到“懂”消费者、“了解”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和精准数字营销为消费者提供精准且适合自己的互联网保险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