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新疆伽师县迎来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新梅分会的正式揭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于此,见证这一推动新梅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全国最大的新梅产区,自此拥有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国家级平台。
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沿的伽师县,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伽师光热资源丰富,为新梅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培育出的新梅富含花青素、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促消化等功效,深受市场青睐、消费者喜爱。
伽师县作为全国新梅产业的“心脏”,种植面积达57万亩,挂果45万亩,年产量突破41万吨,一产产值80亿元以上,带动人均收入1.9万元以上。如此庞大的规模呼唤更高效的组织形态,新梅分会的成立正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介绍,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新梅分会设在伽师县,旨在汇聚全行业和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伽师新梅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伽师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国家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积极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地区“十大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外向型经济,推动伽师新梅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学研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国农产品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在8月6日上午举办的2025中国新梅行业大会暨第十届新疆喀什・伽师新梅展销会现场向记者说:“伽师县作为中国新梅产业的重要区域,正面临从产业规模优势向质量与效益优势转变的挑战,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推动新梅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包括新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技术的创新,以提升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当前伽师县新梅销售以鲜果为主,未来需加强冷藏与加工能力,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产品品质和药用价值,实现产业价值链延伸。”
年均超2800小时日照与16°C昼夜温差的天赐环境,孕育出伽师新梅“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的独特风味。但自然禀赋只是起点,伽师用二十年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在新梅标准化生产方面,建设127个新梅专业村、60个示范园和一批现代化种植示范观光园、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出口基地、戈壁设施农业发展基地;制定《伽师新梅育苗技术规程》等6项地方性标准;组建13支1178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等保姆式服务,正不断提升伽师新梅的市场竞争力。
伽师县委书记刘志成表示,当前,伽师新梅产业正处在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的关键期。站在产业链延伸的新起点上,伽师县将以科技赋能提品质、以精深加工拓价值、以品牌提升增收益,持续做大做强伽师新梅产业,致力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乡村全面振兴、群众持续增收打牢坚实的产业基础。
“县有万吨级、乡有千吨级、中心村有百吨级”的冷链体系,使总库容突破40万吨。这一布局彻底改变产业生态。新梅销售期从20天延长至6个月,实现错峰上市、保质稳价。
在投资5.1亿元的粤伽新梅现代产业园内,京东、汇源、广东百果园等25家龙头企业将鲜果转化为22种精深加工产品。阿克苏鲜丰水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政表示,企业今年签约伽师新梅共计2万吨,总货值约4亿元。去年企业新增一条新梅干加工线,今年产量相比去年有明显增长。选择伽师新梅的原因主要是产区集中便于大批量收购、当地物流冷链、冷库等设施配套完善,以及自然条件适宜新梅生长。今年企业在鲜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新梅干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升新梅产品在销售端的整体表现。
从紫色果实到百亿集群。随着新梅分会成立,伽师新梅产业开启新篇章。8月6日下午,2025中国新梅行业大会暨第十届新疆喀什・伽师新梅展销会期间,多项合作协议成功签署,签约总金额达21.4亿元,新梅采购量达10.7万吨。伽师县与新疆药物研究院就伽师新梅药用及保健价值研究达成合作协议。
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琼介绍,新梅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比如花青素、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富含多酚,研究发现新梅在消化系统、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肝脏健康、糖尿病管理、抗氧化、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潜在益处。当前关于新梅功效的研究仍需完善,特别是在量效关系、作用机制(如抗癌、美容、心血管保护)等方面,功能性产品的开发需明确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如花青素、多酚或膳食纤维等,并研究其有效摄入量,以实现精准开发和科学应用。
随着新梅分会的工作开展,这张紫色名片正书写着从戈壁果园到国际市场的产业传奇。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说:“这次大会主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宣传推广伽师新梅,促进新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产销对接,把伽师新梅以及新疆的优质果品卖向全国市场,促进新疆果农的持续增收,也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