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战精神在每一代人的理解与实践中得以传承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8月15日 10时02分

  【光明论坛】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烽火年代的悲壮与坚韧;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来自卢沟桥畔的二十九军抗战大刀,照见了英烈们“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字迹斑驳的抗战家书感动众多观者,激荡起人们心中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热情……

  近段时间,多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策划推出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唤醒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带领我们重温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起澎湃的力量。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作为历史现场的“亲证者”,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肌理中不可磨灭的真实切片,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证史价值,也因此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借助革命文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叙述,而是凝结成可触可感的具象实体,不仅是构筑历史真相的基石,更是中华儿女不屈意志和品格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精心的展陈设计与数智手段的创新赋能,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创造了更多可能。各地展馆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革命文物讲好故事,传承精神力量。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参与者得以“触摸”历史脉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展馆创造性地将革命文物置于其诞生的历史场景,立体化讲述其背后的抗战故事。这种情境化的叙事,使文物成为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让观众在理解中产生共情,在共情中深化记忆。

  保护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比如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在主题展览陈列现场,前来参观的学生静静聆听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历史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扁平的知识点,而是凭借实物凝聚成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这种“以物载情、以情育人”的教育设计,将历史认知从单纯的知识接收提升至情感共鸣,在深度共情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精神塑造。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故事,再现其所承载的精神与价值,这是让革命文物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础。

  保护利用革命文物,其根本价值在于将历史记忆升华为面向未来的动力源泉。沉默的革命文物尽管静卧,却涌动着永不冷却的精神温度,是抗战精神最炽热的表达。在新时代传承弘扬抗战精神,需要我们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让革命文物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八路军兵工厂的自制武器,蕴藏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手稿,彰显着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国际援华医疗队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让我们深刻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能让历史“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让抗战精神在每一代人的理解与实践中得以传承。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用心用好这些宝贵的教材,推进社会协同,在保护利用中发展、在传承接续中创新,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扩大革命文物社会影响力,让其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文化载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革命文物为舟,以历史记忆为桨,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砥砺前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高红明、张润峰,分别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讲师)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