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国内产业深度调整“反内卷”的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特变电工(600089.SH)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8月21日,特变电工发布业绩快报,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 亿元,同比增长5%。
作为标杆企业,特变电工在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型水电、火电等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特变电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开拓新盈利点。
1、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布局煤制气加速能源转型
在全球电力设备需求稳中有升及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的双重驱动下,特变电工展现了行业龙头的强大韧性与增长潜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44.23亿元,同比增长15.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 亿元,同比增长5%。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207.99亿元, 较期初增长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717.88亿元,较期初增长6.35%。
上半年,特变电工充分发挥四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积极抢抓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等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对各类经营业务实施存量调优和增量引领,克服了多晶硅价格和煤炭价格下行等不利影响,实现了整体稳健发展。
特变电工的业绩韧性,恰恰契合了国家当前大力推进的“反内卷”政策。
8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自202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及多部委联合行动,旨在整治光伏、输变电等领域的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行业从“拼价格、扩规模”的旧模式,转向“拼技术、比质量、看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其中,煤炭产业将迎来重新定位,适应能源的绿色化转型。在“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政策支持力度有所提升,同时规范性政策也随之增多,有序推进煤制天然气的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今年4月,特变电工宣布投资170亿元建设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强产业韧性与抗风险能力。8月19日,又宣布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拟募资总额不超过80亿元,用于投资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将实现特变电工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提升能源产业综合盈利能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煤炭业务的结构性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关注。“中研普华”预测,2030年中国煤制天然气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立方米,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煤制气技术将向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输出,形成“海外气化+国内深加工”模式。
特变电工表示,随着国家及行业内卷治理工作的加速推进,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趋有利。未来将全面深化创新、提质、降本、增效等关键措施,着力打造更为强劲的内在竞争力。同时,加快推动20亿Nm3/年煤制气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未来增长极,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2、四大产业协同共创,多产融合铸就增长韧性
近年来,特变电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从三大主业拓展到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
据华泰证券的预测,2025年内有望开工5至6条直流线路、3至4条交流线路,合计8-10条的规模是历年之最。
随着国家“双碳”“双循环”战略的推进,为电网投资和输变电设备行业带来了长期的政策支持。特变电工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于政策红利。
据自媒体“电能革新”统计,在国家电网2025年变压器招标中,特变电工旗下衡阳、新疆、沈阳三家子公司合计中标金额超31亿元,市场份额26.4%,稳居行业第一。
新能源板块方面,特变电工是国内领先的高纯多晶硅生产商和风光电站项目承包商、运营商,主要从事上游高纯多晶硅生产、下游风光电站建设、运营。
“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核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实现全链条创新。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另外,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为电子新材料及铝合金产业开辟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
目前,特变电工已经形成四大产业互补发展的格局,产业之间能够互相借力赋能,有助于分散风险,抓住不同行业的增长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以及全球化布局,特变电工正努力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并寻求新的增长点,多产融合铸就增长韧性。
展望下半年,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化落地,行业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健康理性的竞争环境将更有利于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变电工此次的业绩“预喜”,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其自身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