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刺客”让景区的声誉和形象蒙尘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15日 10时15分

  刘 莉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多个景区出现“拍照刺客”,他们主动与游客合影,拍完后却告知需收取费用,不少网友表示有过类似经历。事前未明确告知、事后猝不及防强制兜售照片,这种现象不仅让游客体验不佳,更让景区的声誉和形象蒙尘。

  旅游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其核心是预期管理。“拍照刺客”利用游客对沉浸式游览的体验预期,故意模糊服务边界,以应景的装扮让游客误认为是景区服务的一部分;在拍照后,又利用游客“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完成交易。知情权是公平交易的前提,更是体验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消费者认可并愿意接受提供的服务,才有可能形成正面评价。

  “拍照刺客”虽与景区无关,但并不代表景区没有管理责任。拍照经营往往以个体流动摊点形式存在,即便景区主动驱离,也面临发现难和很难及时发现的问题。景区首先应尽到提醒告知义务,既是与无序经营划清界限,更是提醒消费者避免拍照陷阱。

  景区拍照服务并非不可存在,前提是要明确告知和价格公道。景区应负起相应责任,将拍照及相关服务纳入统一管理,明码标价、先拍后付,用透明流程压缩灰色空间。对于违规经营者,要建立起“黑名单”,提高“拍照刺客”的违法成本。受到“拍照刺客”困扰的游客,应注意保存证据,及时向景区反映,这不仅是为自己维权,也是在帮助景区、保护其他游客。后续报道中,有的景区已经介入处理,相信会有让人满意的结果。

  “拍照刺客”看似事小,却能反映出景区经营治理的精细度,考验着管理智慧和治理能力。要从游客体验出发,抓好服务环节的每个细节,真正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满意的旅游环境,不要让管理疏漏,伤害了景区声誉。毕竟,门票完成售卖并非交易的结束,而是景区与游客双向奔赴的开始,更可能是景区树立口碑的契机。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