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站在320米高的张江科学之门顶层向远处眺望,眼前浮现的画面让人顿生时空穿越的错觉。3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盛产红菱与荸荠的阡陌农田;如今,一个个科技产业地标正在崛起: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张江药谷……它们见证着张江科学城(以下简称“张江”)33年来砥砺奋进的铿锵步伐。
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在张江科建办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张江规上工业总产值1673亿元,同比增长16.6%;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16%。目前,张江已培育出109家上市企业,包括4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并拥有11家独角兽企业,占到全市的六分之一。在生物医药领域,今年以来,张江已获批上市6款创新药、4款创新医疗器械。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张江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与政策服务,大力支持青年创业与全球布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
模力社区:上下楼即上下游
距张江科学之门不远处的模力社区内,众多垂直大模型科创企业活力迸发。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2024年7月,模力社区正式发布,聚焦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应用智能,扩大垂直大模型的横向覆盖范围,加速释放AI价值。
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傲翼智能仿生手、随幻科技XR虚拟演播室……模力社区垂模应用赋能中心垂模应用展区内,一系列创新成果体现了当前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广阔前景。
用手机围绕某个物体或场景多角度拍摄后,再将视频或图片上传至平台,通过全彩3D打印技术,就能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可触摸的立体实体——开发这款应用的是25岁的创业者曹瑞翔,他今年5月和上海科技大学的同学一起在模力社区成立了公司。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曹瑞翔已经和模力社区的邻居展开了密切交流,积极寻找各种能够实现创业梦想的资源和渠道。
同样在模力社区,诞生了我国首款具备主动对话和个性化交互能力的AI陪伴机器人“小白”。这款机器人由上海绘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该公司专注于银发经济赛道,基于垂直大模型、非拟人化机器人的动态表达等核心技术,使智能陪伴机器人产品具备主动沟通、个性化交互和连接生活服务三大特征。
“我们希望人和机器人的沟通能够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自然。”该公司创始人贾学锋说,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张江。张江的产业链非常丰富,覆盖从软件算法到硬件,不出张江就可以把机器人产品组装起来。在产品打磨的过程中,张江还为他对接了养老机构的资源。
截至目前,以模力社区为引擎,张江已吸引近200家AI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链集聚效应,覆盖底层技术、场景设计、算力支撑等的闭环生态圈初步成形。
莘泽孵化器:专注概念验证
“概念验证”是近年来我国科技界的一个热词,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扎根张江15年的莘泽孵化器,正在做“超前孵化”这件事。
当技术还在实验室甚至是科学家头脑中“打转”时,莘泽“智星港”就已提前介入,帮助其实现转化。
“智星港”概念验证中心是莘泽孵化器专设的超前孵化板块,该中心主要负责人徐荣说:“如果验证结果为‘可行’,证明科技成果具备了产品化条件,我们将携手科学家继续走下去。如果验证结果为‘不行’,科学家们也能及时止损。这都是对于创新的降本增效。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让概念验证的运营模式真正‘走’起来。”
生命健康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去年,莘泽孵化器在浦东发起了全国首个以“行业科技概念验证”为切入点的大赛——全球生命健康科技概念验证大赛,面向全球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者广泛征集“金点子”“好项目”,并持续关注AI赋能医学的未来应用场景,力求发掘一批有成果、有数据、有应用的创新团队。
事实上,自1994年启动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建设以来,张江已成为生物医药策源地。张江拥有上海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一批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等聚焦未来健康产业的平台,并推动临床研究大模型“X-Scholar杏林智研”上线。目前,张江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300余家,其上市一类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常态化机制:服务企业“走出去”
“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成为全球企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环节。张江既重视外资企业“引进来”,同样也重视本土企业“走出去”。
近两年,张江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取得新突破。
去年11月,法国外科医生尤尼斯·阿哈拉尔在上海使用图迈机器人,为远在12000公里外的摩洛哥患者成功实施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这款机器人由张江企业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研发,是一款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今年4月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
除手术机器人领域之外,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医院应用;在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领域,该公司的系列产品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临床应用,并通过组织医生培训,向海外输出了“中国智造”和临床经验。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张江拥有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群,尤其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领域,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今年是智己汽车出海元年。”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驱动中心总监秦榛介绍,公司正加速拓展全球市场,目前业务已覆盖东南亚、澳大利亚、墨西哥、中东、英国等全球核心区域市场。
为帮助企业出海,张江建立了“走出去”服务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安排专员服务等方式,跟踪服务张江企业出海需求。张江聚焦“走出去”头部企业,认定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出海企业总部”,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为“出海先锋企业”。同时,针对药企出海需求,张江还搭建了政策与跨境服务对接平台。
在创新药出海浪潮中,张江持续推动政策改革与创新。张江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口便利化试点工作启动后,突破大批量研发用特殊物品入境困难的问题。如今,张江已打通细胞治疗药物出入境环节,持续推动复星凯瑞CAR-T细胞治疗产品出海,全力推进基因细胞治疗领域外资准入试点落地。
以生态活力滋养万物,以制度效力破除藩篱,方能成就科创的“热带雨林”。面向未来,张江将吹响新一轮产业生态攻坚的号角,不断提升中国科技的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