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沉浸式感知古老文明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22日 09时49分

  大河网讯 彩陶纹路,勾勒生活;骨笛声远,回响文明。泥土深处的陶器,静默讲述着数千年前仰韶先民的智慧。

  9月18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星空下的村落”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印记。

  大河村遗址作为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标尺”,见证了仰韶文化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识性遗址。

  步入博物馆序厅,以大河村著名“星空纹”为灵感设计的巨型浮雕瞬间将观众带入历史长河,看到了大河村先民观测天文、制陶耕作的原始智慧。

  据考古发现,大河村遗址距今7000年至3500年,完整经历了仰韶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全过程。

  “大河村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彩陶,还保留了罕见的房基遗存和祭祀遗迹。其中‘白衣彩陶盆’‘彩陶双连壶’等文物,见证了中原地区史前先民高超的制陶技术和复杂的社会活动。”郑州市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讲解员刘津岑指着展柜中一件绘有太阳纹的陶钵介绍道。

  郑州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大河村遗址恰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时空坐标。其展现的农业定居、手工业分工、宗教祭祀等场景,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演进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绘制着十二太阳纹的彩陶钵、雕刻精美符号的骨器、保存完好的史前房基……在一件件珍贵遗存前,媒体记者们频频驻足,用镜头记录下先民的智慧。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家口中所说的‘星空下的村落’,看到了先民们制造的精美的陶器,而且陶器上有很多图案和纹饰,我觉得很新颖!”香港经济导报网河南频道记者王金洋说。

  作为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建立在考古发掘原址之上,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了先民生活,还创新设计了彩陶绘制、虚拟房基搭建等互动项目,让静态的文物“活”在了现代科技中。

  在博物馆互动体验区,记者轻触屏幕,便能将破碎的陶片虚拟拼接成完整陶器;跟随智能投影设备,即刻“穿越”到仰韶时期的聚落,感受磨制石器、烧制陶器的原始劳作……

  “仰韶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是极其重要的存在。而这些沉浸式的设计,仿佛让我与古人进行了灵魂共振。”河南工人日报记者陈思轩在体验后感慨道。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正通过现代展陈语言与科技创新手段,让沉睡地下的文明瑰宝焕发新生,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刘瑞朝 王苑/文)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