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德资企业与地方“双向奔赴”迸发蓬勃活力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30日 09时27分

  新华社记者 何磊静

  长江入海口南岸,一座常住人口80多万的小城,何以入驻德企超560家、投资额超60亿美元?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江苏太仓,感受德资企业与地方“双向奔赴”迸发的蓬勃活力。

  30年前,舍弗勒在太仓建起一座30多人的小厂,如今其在中国已拥有1.9万名员工,布局6大研发中心、17座工厂,成为江苏制造业领域最大的德资企业。

  舍弗勒的成长,是德企在太仓扎根兴业的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自1993年开启对德合作以来,一家家知名德企在太仓落地生根。目前当地德企年工业产值超670亿元,亩均产值达1400万元、利润150万元、税收110万元。

  “一开始,很多德国工程师来到太仓,手把手教授制造工艺。”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与市场部总监李佑美说,舍弗勒刚落户太仓时,中国汽车工业仍处起步阶段,这种“师带徒”模式为外企技术本土化埋下“种子”。

  2005年前后,舍弗勒在太仓相继设立智能装配部、模具中心及双元制培训中心等。“我们不再只是引进技术,而是开始本土化研发和制造。”舍弗勒太仓制造基地五厂厂长楼峻峰说,目前舍弗勒中国区汽车业务供应链本土化率超过95%。

  “这种深度本土化不仅是市场策略,更是对中国制造和研发能力的信任。”楼峻峰说,这份信任也体现在地方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的服务中。

  厂房屋顶上,光伏板将阳光持续转化为绿色电能;车间里,数字化能源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能耗。“2024年,舍弗勒太仓基地通过光伏发电、绿电采购等,实现了生产环节100%绿电供能。”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余小毛说。

  “随着汽车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舍弗勒需要转型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我们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从碳核算到绿电采购的全流程方案,有效降低其碳排放。”余小毛说。

  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罗银介绍,太仓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临沪的区位优势,更在于打造了“德企引领+本土协同”的产业生态,为外企深耕中国市场构建起“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目前太仓有600家本土企业进入德企供应链,800多家机构与德企开展研发、人才、资本等合作。”张罗银说。

  在德资集聚的太仓高新区,项目审批环节已从“串联”改为“并联”,推行“容缺受理”,实现申报材料精简40%、审批时限压缩50%。同时,中德专线、汉堡之家等20多家服务机构落地,为德企提供从法律、金融到生活的全方位支持。

  “太仓既讲效率又有温度的服务,使企业愿意主动扮演‘招商大使’。舍弗勒多次将供应商大会放在太仓举行,吸引更多伙伴入驻。”李佑美说,去年舍弗勒中国区营收达34.9亿欧元,占其全球营收约19%,而太仓基地,已成为其全球最大海外生产基地之一。

  从“德国技术”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研发”与“全球市场”,德资企业与太仓的“双向奔赴”,正谱写更高维度的合作新篇。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