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这一悄然侵蚀老年人记忆与认知的“隐形杀手”,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焦点。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者约1700万[1],且发病人数持续攀升。早期识别其前兆表现,及时干预,对延缓病情发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早期认知下降的典型前兆
记忆力减退:近事的“消失术”
阿尔茨海默症早期,患者常出现近事遗忘,如刚吃完午饭就忘记吃了什么,钥匙、手机随手放置后转身即忘。这种遗忘并非偶尔的疏忽,而是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记忆力衰退有本质区别。
语言障碍:表达中的“卡顿”
患者在交流时,常出现找词困难,话到嘴边却只能发出“嗯……那个……”的声音,旁人听得费劲。随着病情发展,语言表达愈发不流畅,甚至出现逻辑混乱,严重影响日常沟通。
定向力丧失:时空的“错乱感”
患者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出门常迷路,记不清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甚至把傍晚当成清晨。这种时空的错乱,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也感到迷茫。
判断力下降:决策的“迷茫区”
在日常事务中,患者的判断力明显降低,如把明显变质的食物往嘴里送,红灯亮着也抬脚过马路,危险而不自知。这些行为表明大脑额叶等区域的功能受损,影响了认知和决策能力。
情绪与性格改变:内心的“风暴”
患者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焦虑、抑郁,无故发脾气,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失去热情。性格也可能发生转变,原本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或变得多疑、固执。
精准诊断:氟[ 18 F]贝他苯注射液的突破
传统诊断方法如临床问诊、结构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测等,存在主观性强、诊断滞后等局限。而氟[18F]贝他苯注射液的问世,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精准诊断带来了突破。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Aβ-PET显像剂,它通过注射特异性示踪剂,能在活体状态下直观显示大脑中Aβ斑块的分布情况,为早期诊断提供“金标准”。该药物具有早期、精准、无创的特点,避免了有创操作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
守护记忆,从早期识别开始
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表现多样且逐渐显现,家人和患者自身需提高警惕。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脑脊液检测、头部核磁共振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认知训练,如拼图、记忆游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用爱与科学守护每一份珍贵的记忆。
参考文献:
[1]王刚, 齐金蕾, 刘馨雅, 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4[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03): 219-256.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3.001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