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梗涌入的当下 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10月30日 10时11分

  最近,江西一名语文老师面对学生满口网络热梗、在课堂上耐心引导的视频走红网络,不少人心生共鸣:当网络热梗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首先,需以平和视角看待网络热梗。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密码与社交“快捷键”,网络热梗以其迅捷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圈层认同,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满足了信息沟通需求,也让交流表达更加轻松有趣。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热梗被大量制造、消费,且不分场合、情境使用,会逐渐侵蚀语言的丰富性。当“yyds”“绝绝子”成为赞美的万能标签,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词语,更是对事物差异的感知能力。直白、简单的热梗用得多了,表达能力也会在无形中退化。

  语言是思想的边界。汉语博大精深,蕴藏着无穷瑰宝。《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隽永,《史记》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迈气势——这些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的表达,无不凝聚着古人对语言的极致雕琢,传递着丰富的内在含义。这也启示我们,语言的力量,在于用更精准、更细腻、更具创造性的表达,捕捉独特的感受,探索广阔的精神世界。

  修辞立其诚。用起来得心应手、表达上恰如其分,才能展示语言的优美。网络热梗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而要追求一种表达智慧,在便捷与深刻、流行与经典中找到平衡。朋友闲聊、轻松互动时,让网络热梗自在挥洒;而在需要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时,可以调用起语言宝库中那些更丰厚、更具表现力的词语。

  当我们既能读懂网络热梗的幽默机智,也能品出诗词歌赋的深沉韵味,才能拥有这个时代最可贵的表达能力:在传承中不故步自封,在潮流中不随波逐流。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