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口达3.1亿,2024年银发经济规模破8.3万亿元、2030年预计超20万亿元,适老化消费迎来爆发机遇。本文聚焦适老家电、健康管理、老年文娱三大场景,分析银发群体从“生存型”到“品质型”的消费转型特征,探讨年轻群体参与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的路径,针对供需结构性矛盾提出供给侧优化方向,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适老化消费的市场机遇与细分场景潜力
(一)市场整体增长态势
人口老龄化深化推动适老化消费需求扩容。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2.0%,“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约1400万,形成庞大消费基数。更关键的是,银发群体消费结构已从基础生存型转向品质享老型,45%“活力派”愿为健康养生等付费,中高价位产品复购意愿超85%,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细分场景机遇凸显
适老家电为智能与实用兼具的刚需市场。京东数据显示,2025年其供给同比增超100%,成交用户增228%,智能床成交额大涨9.8倍;老年群体对语音控制、远程监控等需求强烈,60岁以上用户淘宝“AI”“智能”搜索频次同比近翻倍,操作简化、安全及轻量化易清洁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健康管理呈现从“治病”到“治未病”的全周期需求特征。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1.4-1.5万亿元,老年营养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量分别增长30.1%、7.5%;除慢病管理等传统需求外,情绪健康产品爆发(情绪益生菌涨4.3倍、茶氨酸提取物涨130%),医养康养融合成市场热点。
老年文娱为社交与自我实现的消费新蓝海。2025年银发族特惠机票成交额增超10倍,智能翻译机购额增近300%,“旅居+康养”模式延长产业链;老年教育、兴趣社交需求旺盛,商场老年教育机构、社区“银发电竞班”等新业态涌现,凸显其终身成长与社交联结需求。
二、适老化消费的供需匹配现状
(一)需求端升级特征
银发群体已从“家庭奉献者”转向“生活主理人”,消费需求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分层化明显,低龄健康老人追求品质悦己,高龄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照护;二是数字化接受度提升,3000万60岁以上小红书月活用户中,创作者数量两年增长三倍;三是代际消费驱动显著,超六成适老智能商品由子女为父母购买,健康监测类设备占比最高。
(二)供给侧现存矛盾
供需错位问题突出。部分养老机构和设施“有供无人买”,南方某社区付费养老服务接受度不足10%,而品质化、个性化产品供给短缺。适老产品多聚焦重度失能群体,忽视85%以上健康或轻度失能老人的品质需求。
产品设计脱离实际需求。现有产品多为传统产品改造,存在“重技术轻实用”倾向,如防摔气囊服因含气瓶电池重量达三四斤,反而成为老人负担;部分智能监测设备精度不足,误将“蹲下擦地”识别为摔倒。
价格与渠道制约消费。适老建材因需求量小导致价格偏高,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线下体验场景匮乏,老年群体难以直观感受产品品质,线上购买又面临操作门槛。
市场教育存在短板。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认知不足,需求排在八大需求末位,部分老人因“不服老”不愿为预防型产品付费,甚至将适老产品等同于“伤残用品”产生抵触心理。
三、年轻群体参与适老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产品设计:注入“去医疗化”与品质化理念
年轻创业者突破传统适老产品的“医疗器械”定位,转向日常化、品质化设计。1992年出生的廖胜晗打造的适老生活空间,将助浴椅、拐杖等产品从“康复工具”转变为“品质好物”,售价七百余元的进口拐杖因颜值与实用性热销断货。年轻人通过同理心观察,优化产品细节,如加宽门框至90厘米、放大价格标签、采用防滑地胶等,既满足功能需求,又维护老人尊严。
(二)技术创新:平衡智能化与易用性
年轻技术团队利用数字化优势破解“数字鸿沟”,在适老家电中植入语音控制、一键操作、子女远程协助等功能,让老年群体轻松使用智能设备。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年轻产品经理优化适老版界面,开发语音搜索、子女代付功能,降低网购门槛;在健康管理领域,年轻人开发的轻量化康复训练课程、健康监测APP,实现专业服务的便捷化触达。
(三)服务模式:打造年轻化体验与传播场景
年轻群体创新服务场景,将适老产品从药店、医院的角落搬到临街店铺、商场专区,打造“能逛、能试、能学”的消费环境。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直观展示产品功能,如快手平台45岁以上用户单日使用时长超全站均值,成为适老产品重要传播渠道。部分年轻团队还在社区开展安全知识科普,主动培育市场需求。
四、适老化消费供给侧优化方向
(一)产品端:精准细分与迭代创新
聚焦不同老年群体需求,开发分层产品体系,既要保障失能老人的专业照护产品供给,也要丰富健康老人的品质化选择。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加大研发投入,解决产品重量、精度等痛点,推动康复辅具、健康监测设备等升级迭代。参考日本、瑞典经验,将适老功能融入日常产品,实现“去医疗化”设计。
(二)渠道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捷网络
线上优化适老购物界面,推广语音搜索、一键下单等功能,定向发放子女代付补贴;线下在商圈、社区布局适老化体验区,设立品牌专柜,结合“孝老爱老购物季”等活动,开展产品展销与体验服务。盘活存量资产发展老年购物街区,推动适老产品进社区、进机构,解决“找得到、用得会”的问题。
(三)生态端:打造协同联动的供给体系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联动”的生态,推动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企业资源整合。鼓励企业以助餐、康养等高频服务为入口,搭建养老服务供应商共同体,提供医、养、康、文娱等一体化服务。畅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转介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延伸。
(四)政策端:强化引导与标准保障
将优质适老产品纳入促消费补贴范围,支持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设计创新大赛。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与标准宣贯,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等欺诈行为。推动老年大学开展适老知识教育,转变消费观念,提升老年群体对适老化产品的认知与接受度。
结论
银发经济的崛起为适老化消费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适老家电、健康管理、老年文娱等细分场景的品质化、数字化需求持续升级。当前市场供需错位的核心矛盾,既源于产品设计与渠道布局的不足,也与消费观念的滞后相关。年轻群体以创新设计、技术赋能和场景再造为突破口,为适老化消费注入新活力。未来需通过产品精准创新、渠道优化拓展、生态协同构建和政策引导支持,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匹配,让适老化消费真正满足银发群体的品质追求与尊严需求,助力银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梁水玲,广州华商学院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指导老师蔡颖佳、高承远;本文为《华商&眺远:财经写作(商业观察分析)工作坊》的学生成果,工作坊得到《数智化统计应用型人才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基金项目的支持。工作坊组长:高承远;工作坊顾问:石立。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