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活化程度领先于宏观经济走势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11月17日 13时24分

  ■ 苏向杲

  近日,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6.2%。备受市场关注的M2与M1同比增速之差(市场亦称“M2-M1剪刀差”)为2%,较去年末的8.7%大幅收窄。

  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信号意义。在我国,目前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和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反映了现实购买力。M2包括M1、单位和个人定期存款、其他存款,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二者增速之差收窄,意味着更多资金从“沉淀”状态转向“流动”状态,资金活化程度提高。该变化通常领先于宏观经济走势,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笔者认为,结合当前宏观经济背景来看,资金活化程度提高释放出三大信号。

  其一,资金结构改善,经济运行效率有望提升。

  观察经济运行,要看“钱多不多”,更要看“钱活不活”。近年来,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和居民行为趋于保守,部分资金沉淀为定期存款,导致M2增速显著高于M1,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M2-M1剪刀差”收窄反映出资金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企业资金周转加快。M1以企业活期存款为主,其增速回升通常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原材料采购、投资扩张等活动趋于活跃,实体经济呈现回暖迹象。居民端货币结构也在优化,反映出消费意愿出现边际改善,为消费复苏奠定了基础。此外,活期存款比例上升有助于优化银行负债结构,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从而提升资金配置效率。资金活化水平提升还有利于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助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些变化共同推动资金循环加速,为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其二,市场信心逐步修复,市场主体行为更趋积极。

  信心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向的关键变量,其变化往往率先体现在资金行为上。“M2-M1剪刀差”收窄,正是市场信心修复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企业预期有所改善,从偏重“现金流安全”逐步转向关注业务拓展与产能布局,资金从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转移,正是企业从“保守防御”转向“积极经营”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随着稳就业政策见效和服务业持续复苏,居民风险偏好有所回升,消费意愿增强,带动资金流动性提高。

  从长期来看,尽管信心修复是一个渐进过程,但剪刀差变化表明,部分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的观望情绪正在改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

  其三,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精准有力。

  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流动性投放规模,更要看传导效率,即资金能否顺畅流入实体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主体。今年以来,我国央行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政策执行和传导。“M2-M1剪刀差”收窄,正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畅通的一个有力证明。

  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有利于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金融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经济活动的支撑。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当前经济发展成果,也为后续宏观调控拓展了空间。随着政策传导机制持续优化,稳增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M2-M1剪刀差”收窄释放积极信号,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企业投资意愿仍有待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仍需进一步提振。剪刀差的持续改善,仍有赖于后续政策效果的延续和经济基本面的扎实巩固。

  展望未来,随着货币结构持续优化、资金流动加快、市场信心稳步回升,我国经济有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逐步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当前剪刀差的积极变化,正是这一进程的起点。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