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期大额存单已集体“消失”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11月27日 09时08分

  六大国有银行近日集体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记者查询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官网及App发现,五年期大额存单已集体“消失”,仅剩的三年期产品利率普遍降到1.5%至1.75%,且额度紧张。与此同时,部分中小银行也开始调整甚至直接取消三年期、五年期普通定期存款产品。

  长期存款产品“退潮”趋势正在银行业蔓延。首家公开宣布取消五年期定存的是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该行在11月初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1月5日起,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民营银行调整更为积极,目前已有梅州客商银行、网商银行等至少7家银行下架五年期定期存款。

  这一系列变动背后,是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净息差压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1月14日公布的2025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民营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行业整体面临相似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长期存款产品的调整并非偶然,而是银行业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资产端收益不断收窄;另一方面,存款竞争激烈,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这种“两头挤压”的状况导致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不得不对长期高息存款产品“动刀”。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此次调整背后,是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压力的体现,中小银行尤为突出。从深层逻辑看,中小银行在揽储能力和品牌信任度上通常弱于大型银行,此前依赖高息长期存款吸引客户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减少长期限高成本存款、优化负债结构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长期存款选项的减少和利率下降,储户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资金配置策略。《202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倾向“更多储蓄”的储户占比62.3%,较上一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这显示出低利率的大背景下,更多人开始考虑减少储蓄。

  业内人士预计,从产品演变趋势看,长期存款不会完全消失,但会呈现差异化供给特征。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国有大行可能仍然会保留5年期定期存款作为服务工具,但利率可能会持续倒挂;中小银行则会更多转向1年至3年期产品,或通过新客专享、限额发售等方式控制规模。”这意味着,储户想要高息存款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可能需要转向理财、债券等其他产品。

  薛洪言预计,鉴于银行业净息差下行的压力仍将持续,且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持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银行通过缩短存款期限、下调利率来平衡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收益,后续大概率也会有更多银行跟进调整长期限存款产品。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