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就该追求“上新”,给人们持续的新鲜感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7月22日 09时55分

  毕业季、亲子游叠加的暑期,向来是旅游旺季。7月以来,我省旅游市场在经历了短暂停摆之后,因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而再度火热,不仅去往新疆等地的西北游迎来“小高峰”,本地的深度游、研学游、亲子游等新产品也受到热捧。

  面对疫情影响,“上新”成为各个市场主体不约而同的选择,各类短途、个性化的新兴旅游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人们走出熟悉的生活范围,游历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本质上是在体验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放松心情。旅游业者也许会感叹研发新品赚钱不易,但站在游客的视角,旅游业就该追求“上新”,给人们持续的新鲜感。

  “上新”意味着“非标准化”。曾经,从景区规划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市场主体都比较信奉标准化,这固然能让旅游项目的品质整体可控,但也会带来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今天,游客对旅游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低层次出游,向兼顾观光休闲与自我充实的高品质、多样化出行转变。企业只有深挖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差别,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融合产品,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

  如何求新?将旅游与人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融合,精心设计出具有新鲜感的产品,是当下颇受欢迎的选择。旅游+营地、旅游+赛事、旅游+科技、旅游+教育……只要开动脑筋下足功夫,总有一款产品能触动游客心弦。以研学游为例,南京的金陵文脉享誉全国,秦淮区依托文博资源推出的“非遗夏令营”、夫子庙景区开设的“跟着诗人游秦淮”等产品深受孩子喜爱。面对科技热潮,一些景区加大了“含技量”,比如扬州瘦西湖景区使用3D立体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观赏场景,南京旅游集团在国展中心打造了大型科幻娱乐沉浸基地。融合求新不仅有对潮流的迎合与把握,也有对旅游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比如北京推出的一条漫步路线途经不少文化地标,文化之旅让老地方走出了新感觉;上海发布建筑微旅行线路,实现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这充分说明,各城市、景区和市场主体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特色上做到极致,游客自然纷至沓来。

  旅游“上新”,莫忘安全带“落锁”。疫情仍未消退,旅游产品创新应确保防疫安全,同时新产品一定要通过严谨的安全评估,让游客更安心、经营更省心。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