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看点体现科技赋能激活历史基因新趋势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4月01日 10时08分

  3月31日,2024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公布,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最新成就。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金中都遗址首次发掘出城门遗迹等入选。

  “十大看点中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同时也是2024年北京名城保护事业的里程碑式事件,就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故宫博物院馆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李纬文介绍,在中轴线申遗成功当年,这项新晋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开始了对城市文脉的反哺——先农坛庆成宫向社会开放,北京可以参观的皇家殿堂又多了一处;相隔不远的神仓院不仅开放,还迅速诞生了天宫楼阁藻井系列文创这一热点;正阳门箭楼可以重新登临,俯瞰中轴线南段街市繁华的视点又新增了一个……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专家侯晓蕾看来,这条7.8公里的文化脊梁已逐步从一条“历史轴线”转变为一条“市民文化走廊”,成为可触摸的“城市会客厅”。

  除了中轴线申遗,本市的考古工作也在逐步连缀起古老城市的拼图。2024年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了端礼门基址,这是金中都故城十三座城门中的一座。“地铁14号线中段开通运营时,景风门站作为首个重新回到公众认知中的金中都城门,还显得有些陌生,而端礼门的发掘,让金中都区域的地名遗产变得更加清晰。”李纬文介绍,金中都的老地名市民们并不陌生,白纸坊、会城门都是耳熟能详的地点。在未来,传世的与出土的地名相互补足,金中都十三门或许会像“内九外七皇城四”一样,成为北京的新常识。

  十大看点体现了科技赋能激活历史基因的新趋势。“大运河博物馆以全息投影重现运河繁忙场景,爆款文创产品以年轻化语态实现文化破圈,博物馆培育计划更将胡同博物馆、非遗工坊纳入体系,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课堂’。”侯晓蕾介绍,京冀联合打造的“进京赶考之路”主题游径,串联了多处红色地标,是跨区域协同的生动范例。

  乡村保护与更新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重要内容。门头沟区创新机制,探索传统建筑保护与乡村风貌有机更新,促进历史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三山五园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为古都历史记忆存续提供空间索引,以传统地名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三山五园画卷。

  该评选活动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北京青年报社开展,迄今已评选出30个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效、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代表性案例。(陈雪柠)

  十大看点

  1.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3.“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4.《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发布

  5.金中都遗址首次发掘出城门遗迹

  6.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新成果

  7.京冀两地“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贯通

  8.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上新”

  9.北京发布多条非遗旅游路线

  10.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护经验向全国推广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