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工艺焕发新生 “熬”出甜蜜的日子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7月10日 09时12分

  2025“广西旅游年”正在进行中,“美好中国行·走进广西边关国家风景道”采风活动走进了广西崇左市。

  崇左宁明县明江之畔,千年花山岩画依旧栩栩如生。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远古的韵味。花山脚下的耀达村,近几年来也借着花山旅游发展的东风,使古法红糖制作这项非遗工艺焕发新生,村民们靠制售红糖鼓起了腰包,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用甘蔗来制作红糖、酿制糖波酒是耀达村一直保存的传统工艺和习俗。每年冬至时节,许多村民都会熬上一锅红糖,酿上一缸糖波酒,作为探友访亲的礼品。宁明壮族红糖制作技艺于2020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制糖工坊里,蒸汽氤氲、蔗香扑鼻,制糖师傅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榨糖、熬糖、脱模、包装等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甘蔗经过榨汁、过滤、沉淀后,开始放入锅中熬糖。长长的直风灶上,几口大锅依次排开。经过开泡、撇泡、“赶水”(把水分“赶”走)后,糖水依次在几口大锅的轮番熬煮下逐渐变得浓稠。师傅一边用木棍搅拌,一边观察糖浆的变化以便准时起锅。广东游客琰棱观看了古法熬制红糖的全过程,品尝之后开心地说:“本身有甘蔗的浓香,自带一股类似焦糖的风味,这就是神奇的‘东方巧克力’啦!”琰棱说走进宁静的耀达村,更喜欢甜蜜的崇左了。

  过去,耀达村的红糖藏在深山无人识。“我们村历来有制作手工红糖的传统,自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游客越来越多,农户制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耀达村党支部书记闭青桥说。据了解,目前该村有近30户农户通过制作红糖增加收入,全村红糖年产量达到22万斤以上,产品有原味、红枣、土姜、桂花等不同口味。

  耀达村村民、宁明壮族红糖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黎友军去年建起了家庭作坊。“我们制作出来的红糖大部分是游客订购。去年销售收入就有5万元。”黎友军说。

  年轻人的加入让耀达村红糖产业拓宽了道路。2023年9月,该村返乡青年罗维聪与何夏雯、麦桂华共同投资建设了一家“古江遥红糖铺”手工作坊,通过电商平台将红糖销到更广阔市场。

  当地政府也为红糖产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扶持,如:举办2024宁明县花山红糖文化旅游嘉年华;开展追梦课堂·耀达靓货亮出来“党建联建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建立包含15名县级传承人的梯队,开展“作坊带农户”培训计划;打造“花山糖寮”文旅体验基地,开发红糖糍粑、红糖面膜等衍生产品;设计红糖主题旅游线路,串联甘蔗田观光、熬糖体验、产品定制环节等。

  “许多游客在网上听说过耀达村手工红糖,在游览花山岩画景区时,会慕名到这里寻购。游客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土特产,群众获得了收入,特色产品与旅游产业实现了有机结合。”宁明县妇联副主席、耀达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树珍说,下一步将以“作坊建设+文化传承”推动耀达村红糖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具有花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品牌。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