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河街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这一重要指示,为常德河街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穿紫河畔,吊脚楼鳞次栉比,麻石板街面映着灯火。2024年3月至2025年9月,常德河街接待游客16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82%。这条复建于2016年的仿古街,在“十四五”后半程“出圈”,成为观察湖南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切片。
彰显非遗魅力
清晨的常德河街,青石板路还凝着露水,状元门内已传来铿锵鼓点。20名身着彩衣的表演者手持短槌,随着《醉太平》曲调腾挪跳跃,朱砂绘就的脸谱在晨光中愈发鲜活,热闹的英歌舞巡游拉开序幕。
日前,记者来到常德河街,感受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魅力。
“非遗表演韵味十足!”深圳游客陈默举着相机追拍,镜头里表演者突然转身与孩童击掌,惊起一串清脆笑声。
正午的状元门广场,非遗集市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62岁的麻质画传承人李健鹰指尖翻飞,竹篾在麻布上勾勒出沅江渔火,“每天要教上百个游客体验,最小的才5岁”。不远处,桃源刺绣摊位前,马来西亚游客菲恩思正跟着绣娘学绷针:“没想到能亲手做非遗手信。”
华灯初上时,穿紫河两岸的吊脚楼亮起暖光,龙凤池上空,机械凤凰伴着《浏阳河》旋律展开双翼,金色尾羽扫过水面激起粼粼波光。
过去,非遗下乡演出条件简陋,有人说“一车灯、几箱锣”就是全部家当,一年演不了十场。而如今,常德河街免费提供了200平方米的剧场,每天安排演出,让常德丝弦、花鼓戏、澧水船工号子等非遗项目能够与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观众中六成是“90后”“00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爱上了非遗。
“95后”游客小李兴奋地说:“我是在短视频上看到这里的非遗表演的,觉得特别有意思,就专门和朋友过来了。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经过创新后,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我还拍了很多视频分享到网上,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常德的非遗。”
目前,常德河街已有桃源刺绣、麻质画、常德木雕等50余家非遗团队入驻。2024年3月至2025年9月,河街共举行常态化展演1.2万场,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非遗文创销售额突破2亿元。
创新文旅场景
“十四五”时期,常德充分挖掘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形式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从展览展示、活化利用、传习传播等方面多元发展,以满足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常德河街积极探索“非遗+研学”“非遗+科技”等跨界新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丰富街区业态和文创产品供给,为游客提供全新体验。
夜幕降临,穿紫河畔灯火辉煌,常德河街迎来了另一番热闹景象。
“走,去桥洞听歌!”许多游客循声钻进了穿紫河桥洞。原来,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拥有200个座位的小型演出场地(Livehouse),正在上演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跨界”演出。台下观众们沉浸其中,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常德丝弦与民谣的融合,洞庭渔歌与爵士乐的碰撞,这种新颖的组合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长沙游客张女士说:“我还是第一次在桥洞这样的地方听音乐会,感觉很新奇。这种将非遗与现代音乐结合的方式非常棒,既保留了非遗的韵味,又增添了时尚感。”
常德河街运营方、常德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城市“边角料”植入文旅功能,是“十四五”期间常德城市更新的创新“打法”:桥下空间、老仓库、废弃码头被统一包装成“河街十八铺”,一年新增消费场景1.8万平方米,带动二次消费占比由19%提升至38%。
近年来,常德市探索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开展“文旅+科技”项目,依托科技手段集中展示本地传统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常德河街举办了“非遗薪火 乐在河街”主题活动,邀请了潮汕英歌舞团队前来演出和交流,开展了华服巡游、非遗文创集市、麻质画制作体验等特色活动以及“钵子宴”“擂茶百碟宴”“嗦粉趣味赛”等地方美食展示体验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盛的“文旅大餐”。
今年以来,常德还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在鸳鸯走马楼开展常态化非遗展演,每周安排7场演出,展演澧水船工号子、常德丝弦、湘北大鼓等非遗项目。
实现发展“长红”
“一条河街,激活了常德中心城区旅游的‘一池春水’。”常德河街与柳叶湖、桃花源、卡乐星球联动,打造“常来常德”黄金旅游走廊,2025年常德全市旅游总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
从“仿古街”到“非遗港”,从“城市客厅”到“共富橱窗”,常德河街完成了“美丽风景—美好场景—美满共富”的三级跳。它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十四五”以来湖南推动非遗活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协同发力的缩影。
“政府补一点、运营投一点、商户让一点,才有了常德河街的今天。”常德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至2025年,常德市财政统筹中省资金及本级专项资金1.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5亿元,投入常德河街建设。其中,669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非遗展示中心、水文化展厅等公益性项目;1390万元市级资金精准投向亮化、绿化、交通微循环,游客停留时间从1.2小时延长到2.7小时,人均消费提高52元。
同时,常德坚持以常德河街为全市文旅宣传的聚焦点,推动桃花源、柳叶湖、城头山等景区景点联动,构建“一点多线”全域联动格局,加快推介“走进河街 品味常德”休闲之旅、亲子之旅、文韵之旅、研学之旅4条精品线路,实施省内外旅行社联动推介营销,通过策划大事件、节庆活动营销等方式,全面带动常德河街旅游人气增长,逐步实现“一点全域”的文旅发展新局面。
如今的常德河街,已经成为一条集非遗项目、特色商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