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资本邱思甥:资本青睐硬科技 科创板构建造富“关键一环”
源 / 互联网    文 /     2020年02月10日 12时49分

  2018年以来,在一级市场上,曾经最受资本青睐的共享经济、O2O、新零售、游戏等行业不再热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数量和金额双双回落。

  2018年下半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物联网等“硬科技”领域的首轮融资额超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项目,斩获首轮融资总额的47%。

  小牛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邱思甥认为,在周期的驱动下,个人的力量有限,作为投资者需要尽力把握周期运动的趋势和拐点,顺势而为。

  小牛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邱思甥

  邱思甥表示,7月22日开市交易的科创板,为“科技造富”构建了关键一环,“投资科技企业的私募基金和创投机构获得了良性回报途径,长时间的坚守和对价值投资的坚持终于得到市场的认可。”

  据小牛资本金融研究院综合数据显示,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中,共23家企业背后得到了私募基金投资,占比达92.0%,私募基金为23家科创企业提供资本金约128亿元。

  科技企业背后的创投机构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数据显示,科创板企业西部超导的创投机构从2007年进场,守候12年终于获得回报。

  科创板的“个人造富”能力更是立竿见影,开市首日,就创造了125位亿万富翁。小牛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邱思甥说,“通过梳理科创板开市首日诞生的125位亿万富翁的资料发现, 科创富豪们普遍有技术背景甚至是相关领域的高学历,可见资本和财富正快速向科技领域聚集。”

  与以往相比,“科技造富”对参与者的要求更高,投资者需要具备主动挖掘财富的能力。邱思甥认为,从行业特点来说,科技股的景气度很难被一般投资者准确把握,信息获取渠道和调研分析能力都不足以覆盖。“科创板更为适合机构参与,作为一般投资者,则建议通过指数基金分散投资,”邱思甥说。

  此外,“科技造富”同样给投资机构带来了新的考验。科技领域的产品周期更漫长,以往用于互联网和传媒娱乐行业“追风口”的投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邱思甥认为,机构需要专注某一科技领域并长期坚守,最终才会有好的回报。

  清华教授魏杰曾表示,中国过去有“体制造富”和“产业造富”两大致富机会,而如今正进入“科技造富”阶段。

  小牛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邱思甥认为,中国正在由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未来,中国将会有一大批真正有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涌现,而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将给这些企业以及“慧眼独具”的投资人和机构适当的“造富回报”。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