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火箭关键零部件合格率100%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4月14日 09时50分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疫情散发,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还不能停,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还要加班赶工期。如何才能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这是眼下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成都:这里的航天装备生产雷打不动

  四川成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承担了火箭箭上电缆的生产任务。箭上电缆如同火箭身上的血管,连通着火箭的点火系统、控制系统等多个“器官”,起着信号传输的作用。

  过去几个月里,就在这个车间里,给长征5号、长征7号等运载火箭,提供了1.3万根电缆、5000件变压器以及10万余件胶木化产品。但最近一段时间,要如期完成生产任务,挑战变得越来越多。

  为解决物流难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电缆车间主任刘懿他们专门组建了5支生产突击小队。哪种物料一时不能到位,突击队员们就想各种办法来腾挪、调配物资。

  抢回了材料,还要抢生产工艺、抢生产工期。为了保证车间里各种型号的电缆能够如期生产出来,数字化的生产设备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法宝,比如这个电子布线屏系统,就可以使相同工序的生产效率提高近20倍。

  同样是在成都,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的另外一个车间,大家也在分秒必争地忙碌着。这里研制的伺服机构是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这里打造的就是火箭的“方向盘”。

  这天,计量检验部的检测现场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伺服控制系统里的一个关键零部件——蓄压器,内表面的加工精度取得了新的突破。

  蓄压器的表面精度影响着伺服机构的工作状态,在这之前,使用研磨技术加工的零件合格率只能达到40%,而技术人员通过采用珩磨加工技术,使这一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

  今年他们需要生产的壳体数量有2000多件,并且还是不同的类型。为此,一线的技术人员不断对柔性化的生产线进行优化。

  以前,生产线每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都会产生很多金属碎屑,大大影响生产进度。陈飞通过仔细琢磨,研制出了碎屑自动吹除装置,使整个生产线即使无人值守,也能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搭建了17条数字化生产线,同样的生产任务,人员投入仅为原来的10%,但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

  艰险方显勇毅 危难体现担当

  面对当前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疫情防控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与此同时,为稳定供应链、保证订单如期交付,坚守在生产一线的人们,正在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他们是风雨兼程、披星戴月的“坚守者”,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微光”。他们的能量汇聚起来,将是我们战胜疫情、重新出发的一道强光。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春暖花开。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