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电商平台“超长预售”让消费者花钱受气
源 / 工人日报    文 /     2022年06月22日 14时33分

  “‘6·18’期间,‘超长预售’问题投诉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反映花钱受气。”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超长预售”问题已成为网络消费纠纷的一项热点内容,并呈现出投诉量增长快、纠纷问题集中、消费隐患多与问题解决时效差等特点,目前江苏省消保委已发布《关于超长预售问题的企业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导企业改进,进一步打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超长预售”相关投诉5610件;2022年第一季度,“超长预售”相关舆情信息也有1507条。“6·18”期间,相关投诉又大量出现。

  “‘超长预售’的有关投诉较多,反映出该营销模式下商家经营路线偏差的一些共性方面。部分经营者已习惯利用经营优势地位提前锁定消费者,转嫁市场风险,实质上构成了不公平交易行为。”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合同履行不到位是预售消费纠纷中最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体验。部分商家由于库存、优惠活动不实、低价诱导等原因,使其不愿意承接过多订单量,不按时甚至不提供尾款支付渠道。各大网络平台的预售时间集中分布在8天~45天之间,发货时间不告知、预售时间过长、超时不发货与随意变更发货时间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商家甚至已将“超长预售”作为普通商品的经营方式,将预售当作“众筹”来操作,先进行筹款拿订单,再视情况生产或告知无货。此外,定金退还、单方撤单或下架商品、商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

  此外,预售过程中还存在商家不正当宣传营销、格式条款涉嫌“霸王条款”、预售价款比现货购买更贵、“超长预售”消费纠纷解决时效性差等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类问题是透支品牌信誉、破坏市场氛围的短视行为,希望商家能有所作为,找到预售利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该负责人建议,商家应结合《指引》,做好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自查自纠、规范预售流程、严把品控服务关,电商平台应在健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发力,做好合规经营,有效规避“超长预售”中的违规问题。同时,监管部门也将重点关注网络促销热门时间点的“超长预售”问题,以监督的“超长待机”来强化刚性约束力度,实现企业合规经营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