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流转靠“缘分”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10月24日 10时14分

  从浦东惠南镇的新家出发,乘1小时地铁,60岁的陈国良推开“木兰花阁”的门。“木兰花阁”是个旧货仓库,位于浦东航头镇一个工业园区,网友称其为“神奇的古物仓库”“全上海最大的‘野生’民俗博物馆”……

  陈国良俯身端详这些旧物,樟木箱、儿童三轮车、彩色饼干盒、投币式留声机……虽是第一次前来,但陈国良没有感到陌生。这里是回到童年的时光隧道,“很亲切,很难在上海其他地方看到这么多久远的生活痕迹”。

  旧货囊括一切生活用具

  “木兰花阁”店门不大,没有店招。沿着两堆杂物中辟出的不足半米的小径往里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由上百只老式饼干桶堆成的墙,根据“金鸡饼干”“百花饼干”等品牌名推测,这面墙上的老物件距今已有60年之久。两侧的旧樟木箱、皮箱层层堆叠,高近6米,有些保存良好,漆面油亮,花纹清晰;有些箱子四角严重磨损,金黄色的锁扣已变成包浆深厚的暗棕红色。沿着右手边陡峭的楼梯向上,更大的旧货仓库浮现眼前。几十排八仙桌上下搭成货架,成千上万风格迥异的旧物摆放于桌面上。据“木兰花阁”店主孙妙洪介绍,在这2000平方米的仓库中,存有10万多件旧货,几乎囊括一切生活用具。

  孙妙洪今年62岁,家里三代都是做旧货买卖的,原先在城隍庙摆地摊,后在东台路开店面,拆迁后,搬到现在这间仓库。仓库中大部分老物件都是他在上海角角落落搜寻来的,历经30多年,积攒成现在的“旧家具王国”。

  唤醒老上海童年记忆

  陈国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以前家住虹口区提篮桥区域,因年轻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具、稀奇物件较多,且自己爱好收藏,器物数量逐年增长,鼎盛时家中堪比小型博物馆。2021年,北外滩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启动,陈国良记得拆迁通知下达那天,邻居们欢呼雀跃,“总算可以告别拎马桶了!”可环顾满满当当的家具器物,他有些发愁,“全部带走不现实,可又不舍得。”最终,他只将较为贵重的一部分家具转移至新家。

  看到“木兰花阁”仓库房梁上一排儿童三轮车,陈国良也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父亲托人从国外带回来的儿童车,“跟这里的旧车很像。”勾起美好回忆的还有仓库角落里一台落满灰的留声机,将其摆正后,陈国良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小时候跟父母去国际饭店吃饭,那里就放着这样一台投币式留声机。”

  老物件流转靠“缘分”

  “木兰花阁”收集的旧物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上海老城厢、老弄堂、旧改基地。在孙妙洪印象中,旧家具的原主人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或是经历旧改拆迁,或是换了新居要搬走,原本的家具没地方安置,只好出售。

  孙妙洪坦言,大部分来逛仓库的老上海人,心态都与陈国良相似,“生活变好后,就想着来我这找找看,把以前拥有的再买回去”。这也是孙妙洪广收旧物的初衷,“二手货生意很特殊,不是顾客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他坚信,有些别人瞧不上的物件,可能就是某个顾客一直寻找的。“我回收来,其实就是帮别人代保管。老家具历经这么多风雨到你手里,靠的是缘分,我何不做牵起这份缘的人?”孙妙洪说。

  不过,孙妙洪注意到,近年来收到的老物件没有以前多了,“老房子都改建得差不多了,以后只会越来越少”。这些旧家具未来去向何处?“我不清楚,我能做的,就是守好这个仓库,等着有缘人把它们带走”。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