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制药聚焦研发创新加快“走出去”
源 / 证券时报网    文 /     2022年11月04日 17时28分

  最近国内资本市场医药板块上行,国内头部的创新药、CXO公司股价有所上涨。这跟近期国内的医药行业政策风向有很大关系。医药作为关系社稷民生的行业,市场短期追捧可归因于利好政策的刺激,而在中长期视角下,创新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据统计,自10月12日起,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0%。在大医药赛道中,科兴制药如何在重围中破局而出?

  破行业内卷,license-in交易频现

  创新药研发时间长且风险高,Pharma更青睐于选择收购或合作Biotech企业的方式获得资产。这种license-in的模式较自身in-house研发所带来的风险小且回报率明显,因此近年来随着创新药行业回归理性,Biotech企业开始寻求商业化合作以维持生存,众多的Pharma也纷纷开始借助外部Biotech的研发实力重新调整战略。

  以石药集团为例,近两年石药集团抓紧与国内Biotech的合作,包括产品、参股、收购、合资等多种形式。2021年,石药集团就从多家Biotech手中接过三代EGFR-TKI、IL4Rα单抗、TSLP单抗、HER2双抗等产品,2022年又通过收购获得一款第三代特异性溶栓药。

  随着国内新药市场的崛起,国内药企近年来license-in交易数量接连创出新高。根据药渡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国内药企license-in数量已经达到108件,主要聚焦在抗肿瘤、血液、感染、免疫、消化等领域。

  如何看待license-in模式?科兴制药董事长邓学勤表示,Biotech企业虽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但往往缺少产品成功上市的资源及经验储备,如产品商业化配套的上市规划、销售网络、资金投入、客户、渠道等方面。面对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及不断“内卷”的行业生态,创新药企应当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借势而进,科兴制药短中期筑牢现金流防火墙

  反观科兴制药在短中期的布局思路,也迎合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据邓学勤介绍,深耕优势产品研发,积极寻求前沿领域突破,是公司在产品研发创新上的核心思路。一直以来,科兴坚持聚焦生物药主航道,并持续在重组蛋白领域布局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围绕新剂型、长效化深度开发。从短期视角来看,做好改良型新药,稳扎稳打地实现“Me-too”类产品的产业化与商业化,既是稳健发展思路的体现,也能够帮助公司实现研发能力的持续打磨,为长期突破性研发创新铺路。

  而在国际化布局上,科兴也早已迈出坚定的步伐,海外商业化逻辑正得到持续验证。2021年,公司国内优秀Biotech手中引进多款重磅高端仿制药产品推动海外商业化,包括白蛋白紫杉醇、英夫利西单抗、贝伐珠单抗等,疾病领域覆盖肿瘤及免疫。据公司披露,截至三季度,白紫已获国家药监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正在全力推进产线建设等工作;英夫利西单抗完成了向17个海外国家提交药品注册文件,并在国内实现了32个省份挂网销售,覆盖医院360余家;贝伐珠单抗也已经从技术评审进入到提交注册资料阶段,目前已经向14个国家启动产品注册,海外商业化速度加快推进;此外,公司与海正生物签署了《阿达木单抗海外市场独家许可合作协议》,第一批签约合作区域覆盖7个国家。

  据分析,以科兴为代表的药企一方面将通过BD的方式帮助国内Biotech解决商业化难题,另一方面也将为公司在研创新药未来顺利实现国际化铺平道路,推动公司在医药产业发展大趋势下稳步前行。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公司以高水平经营管理见长,战略布局稳健。公司凭借已有重组蛋白产品销售,以及扎实的销售实力及渠道布局,现金储备充沛,能够支撑长周期的创新及目光更长远的战略布局,发展思路更类似Pharma,与当下的行业趋势更为契合。

  乘势而上,创新贯穿科兴长期发展主基调

  创新是公司长周期的战略举措。科兴制药实现多管线研发创新的信心,不仅来自稳健的研发思路,更是因为公司扎实的商业化实力与稳定的现金流基础。今年前三季度,科兴制药共有5个重点研发项目的临床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

  随着公司研发创新和新产业布局的步伐加快,梯度化、递进式的研发安排将为公司培养起具备扎实研发实力的团队,从而进一步提升未来新药研发突破的成功率,在长期筑牢公司的研发创新壁垒,最终实现以创新贯穿科兴长期增长的主基调。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竞争环境与产业变革,科兴制药依然坚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同时扩充高层次的研发人才规模。科兴制药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46%。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资本追捧的新风口——“合成生物学”方向上,科兴制药也有涉足。科兴制药近日发布公告显示,公司与中科院天工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齐和宁)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