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基金:春季消费需求明显修复 市场积极表现仍可期待
源 / 互联网    文 /     2023年02月02日 14时43分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策略研究员 金达莱

  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杨刚

  1月全球股市普遍上涨,市场主要指数均出现5%-8%的反弹。美国四季度GDP初值超预期,缓解了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同时,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2月大概率加息25BP,进一步确认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市场风险偏好得以修复。国内政策宽松持续加码、疫情高峰回落、居民生活逐步正常化,带动经济复苏预期快速回暖。开年以来,新兴国家和发达市场股市出现共振,恒生指数领涨全球。从风格表现来看,成长>周期>消费,市场的短期逻辑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和兑现。

  展望2月,金鹰基金认为,A股在资金博弈下或暂歇,但回调幅度预计有限,后续仍可期待市场有积极表现,内需恢复较好态势及外围紧缩如期缓和是重要的持续支持因素。2月虽然是基本面数据及常规政策空窗期,但疫情放开后经济脉冲式修复场景预计至少能在2-3个月的时间维度内得以延续,而春季消费需求明显修复,相对疫情前的状况,预计后续可能仍将有较大的修复空间。3月两会召开后,各项工作推进有望进一步提速,助推中国经济复苏提速,居民消费信心开始逐渐恢复,投资信心也有望跟上。1月反弹外资主导,国内资金相对谨慎,2月在经济复苏预期强化背景下,国内资金有望更加活跃加仓。海外方面,在美国债务压力、通胀回落和经济走软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逐渐走向落幕。

  后续,还须重点关注以下因素,预计这些方面都可能对接下来的A股市场形成波动,从而在边际变化或将对A股市场产生新影响:

  1、1月31-2月1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虽然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大概率加息25BP,不过仍需关注美联储对未来加息预期的引导,本轮加息终点会否变化?当前市场预期4.75%-5.0%。基准情形下,我们认为,虽然核心通胀改善,但美联储可能仍会引导鹰派预期,由此海外流动性将呈现反复。

  2、2月5日-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基本面数据及常规政策空窗期,外围地缘事件或对市场情绪影响出现明显扰动。虽然中长期视角下,中美大国竞争的趋势并不会有实质的变化,但此次布林肯访华,或指向中美重启了对话机制,两国竞争与合作可能双线推进。

  3、随着2月18日MLF到期3000亿,国内基准利率会否调整。本次降准后,去年12月至今期间银行同业存单利率仍保持上行,显现银行负债端压力依然偏大,加之国内疫后经济需要流动性呵护,宽信用需宽货币予以支持,2月降息可以期待观察。

  关注行业上,金鹰基金建议维持中期兼顾成长和消费,均衡策略应对多重变化,兼顾持股性价比;短期,2月重点关注本轮疫后科技制造业复工复产的修复:

  1、科技制造:科技安全仍是未来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政策抓手,信创、航天航空、半导体、医疗器械等是自主可控发展的重要领域。半导体或有望在年中确认行业景气度底部。疫情3年导致部分制造业资本开支并未充分释放,在持续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下,自动化设备、医疗新基建等顺周期的制造业呈现增量需求释放。当前科技制造领域的估值、交易拥挤度适中,仍可重点关注。

  2、消费:建议关注新冠共存过后,需求场景恢复下,仍具有自身行业发展动能(低渗透率、产品升级)的消费领域(白酒/啤酒/免税/医疗服务/医美)。春节期间,泛消费领域的初步修复,暂只反映的主要是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的因私消费领域的阶段性恢复。近期消费板块因板块轮动及存量调仓等因素导致的一定程度回调后,预计将随着节后政商务需求的较快恢复及消费板块性价比的快速修复,而重新迎来新的较佳配置机会。

  3、稳增长:地产依然是政策层重点考量,地产、金融等稳增长主线仍值得关注,后续需求端刺激政策有望跟进,但从政策效果而言,竣工端或好于新开工端,稳增长关注主线仍建议优先考虑地产竣工链(厨电/消费建材/家装家居)。

  风险提示:

  数据来源wind 截至日期2023.1.31。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相关指数、行业等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