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5月12日 09时42分

  央视网消息: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我国空间站工程在轨建造大幕正式开启。此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空间站从“一”字构型到“L”字构型再到“T”字构型。如今,空间站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回顾一下,两年来“天宫”是如何建成的。

  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入轨,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6月17日,“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箭起戈壁,送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与天和核心舱在轨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入驻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6个月时长纪录。春节的手写对联、全新的天宫课堂,“感觉良好”三人组全方面地展示了丰富有趣的天宫日常。

  空间站核心舱入轨一年间,空间站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工程全线按计划圆满完成了6次发射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翼与驱动机构等8项关键技术得到了有效验证,中国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

  2022年6月5日,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载人航天工程捷报频传。2022年7月,问天实验舱奔赴太空,它既能为航天员提供更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作为“备份大脑”代替核心舱控制空间站组合体。2022年10月,梦天实验舱启航,它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独有的货物气闸舱可以实现货物自动进出舱。

  天舟五号起飞,神舟十五号乘组出发,三舱、三船、六人齐聚太空。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毕。我国空间站组合体总重近100吨,航天员的生活空间超过100立方米,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完成。

  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在轨组装,通过“1+1+1=1”的搭积木方式,构成一个更加完整可靠的“T”字形组合体。

  从天和核心舱发射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个月内,密集实施11次发射、3次飞船返回,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堪称完美,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厚重沉淀与强大实力,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