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正不断从历史的“土壤”里破土发芽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9月13日 09时45分

  刘晓庆

  豫剧、京剧、河北梆子跨戏种同台演绎《白蛇传》,唢呐、二胡、古筝、琵琶、扬琴齐上阵,碰撞出传统民乐热血沸腾“新火花”……近日,一场“国艺新山海之夜”晚会在杭州千岛湖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主播共聚线下舞台,为线上线下观众呈现了一场独具传统文化韵味的视听盛宴。同时,主办方发布“国艺传承计划”,期望借助网络平台资源,扶持各类传统文化主播成长,助推传统文化在直播这片沃土上创新传承。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与传统文化的相遇越来越频繁。从前,它是村口戏曲大篷车来时的熙熙攘攘,是老人们收音机里传出的咿咿呀呀。如今,它是博物馆、非遗景点的人声鼎沸,是网上网下的同屏共振……传统文化正不断从历史的“土壤”里破土发芽,而那些采撷文化芬芳的人,也愈发年轻化。数据显示,数量可观的传统文化主播活跃在多个网络平台,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有平台甚至将扶持传统文化主播作为特色加以凸显。当“更年轻”的传统文化,邂逅更年轻的社会大众,且看“老树”如何发“新芽”。

  守护住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所创造和延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底气所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依然在于守住文化“根脉”,让其成为当下我们谈创新、再传承的根本遵循。

  伸展出创新发展的“枝蔓”。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活水,那么现代化的传播与表达则能助其浩荡向前、奔流不息。于是,直播间里,曲艺、非遗、民乐等文化活动应有尽有;大型晚会上,节目编排、舞台设计尽显盛唐气象、大宋韵味;文艺作品里,中国风、民族风屡屡“出圈”……当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根”,汲取了创新发展的养分,我们乐见文化底蕴慢慢从古籍里、展柜中走出,跃然于日常。

  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今天运用各种创新手段来传承文化,也是为自己找一个“此心安处”。如此,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才能紧密且绵长。

  杭州亚运会即将登场。亚运会虽是体育盛会,但在文化和人类交往意义上,价值不可小觑。期待更多机构、更多个体也包括自媒体“达人”,合力展示好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传递好浙江独有韵味,让世人触摸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和魂,进而更真实地理解“中国人”,也为世人理解我们这个共同的世界,提供另一种哲学和文化视角。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