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短信群发后 321名大学生“上钩”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9月20日 10时24分

  警方一场反诈“钓鱼”行动 321名大学生“上钩”

  本报武汉9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华师917美食节’100张‘美食霸王卡’(价值500元)免费领!点击网址……”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的3.4万名大学生收到了这一短信,有10%的同学点击了链接,其中321名大学生填写并提交了详细个人信息。他们不知道的是,若网络这头不是警方在“钓鱼演练”,那么他们已成为可能被骗的超高危人群。

  这场主题为“钓鱼行动·湖北高校沉浸式反诈课堂”的反诈行动由湖北省公安厅指导,湖北省反诈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等联合开展。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让大学生们身临其境体验网络诈骗套路。

  学生们收到的这条短信显示,只要进入指定网页链接,填写指定信息,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鱼饵”短信群发后,陆续有学生“上钩”。截至9月17日12时,共有321名学生“上当受骗”。“中招”学生中,女生占65.73%,男生占32.27%;研一学生占比最高,接近29%,其次是研二和大一新生,分别占比24.6%和12.7%。“中招”的学生不仅填写了姓名、电话号码、QQ号、身份证号,还提交了学院、年级、饮食偏好、兴趣爱好等详细个人信息。

  “被骗”的赵同学说:“一些外卖软件上经常有抽奖吃‘霸王餐’的活动,我以为是类似的,再看到这个页面上有学校的名头就相信了。”同样“上钩”的周同学猜到了短信有可能是诈骗信息,但想着没要打钱,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信息在很多场合都会填写,就放松了警惕,但她留了个心眼,个别信息填的是假的。

  “不要以为不涉及财物,就不会被骗!”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湖北省反诈中心负责人吴春丽提醒,收集个人信息是第一步,接下来诈骗团伙会根据具体信息“量身定做”个性化诈骗套路,迷惑性、欺骗性更强,更难防范。他提醒同学们: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者96110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3500名大学新生“沉浸式”同上一堂反诈防诈课,民警讲述真实案例、模拟诈骗场景。

  “不要裸聊,洁身自好。”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周梦荻的一句话,让台下大学生忍俊不禁。“不要笑啊,裸聊诈骗在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男生更易上钩。”周梦荻介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裸聊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个别男生社会阅历浅、防范意识差,极易被网络那头“抠脚大汉”的甜言蜜语所蒙骗,“希望大家都能培养健康良好的兴趣爱好”。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