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官方明确“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救市措施有求有应,政策底喊声不断却也带不动情绪。当前A股估值也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万得全A),中国十年国债收益率也处于历史低位。理论上,股票的投资性价比显现。可事实看,即便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同比增长5.2%,全面复苏的趋势都已经相当明朗了,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再创年内新低,……这行情,同感于前两日疯传的“防水茅”的小作文:看不懂。这个跌法让人迷茫,悲观情绪在仍在作祟,赚钱不易,甚至感受到损失的压力,才会进而反思自己的投资策略。
不求青云直上,但求稳中向好,如今的投资者更多优先考虑资产安全,然后才是投资中取得超额回报。金融产品间的相互渗透已成趋势,不再寄希望于过去经验中最成功的房产投资,存款、股票、债券和基金、贵金属、国内外保险……也统统纳入投资范围内。尤其在黑天鹅事件不断和市场低迷信心空缺时,将投资分散至低相关度的各类资产,多元化资产配置重要性愈发的凸显。
投资通常会把我们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放大很多倍,最终都会体现在我们的投资收益上。因此,在做资产配置时,首先要确认自身的风险偏好,随后再选择底层资产。比如有人偏爱存款、宝宝类货币基金、短债,主打一个“马上用得着”的高流动性;也有人害怕波动,“避险”成为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喜欢以固收类、保险年金类低风险产品为投资底舱,适度加配黄金,权益类抵御通胀;还有进取型投资人喜欢利用波动收集市场低价筹码,多配置权益类产品博取高收益。
在现实中,一方面投资需要时间、资金、筛选能力缺一不可,但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多数人还要解决来自工作、家庭责任、经济形势和家人健康的各种焦虑。而另一方面实现资产配置的组合管理又十分复杂。投资者只有先在股票市场里沉浮过,身心疲惫过,才能有感悟:花点钱,找个专业的人/机构去干研究这个调仓换股的苦力活吧。市场低迷期,虽然跟着专业的人/机构也不一定能马上赚到钱,但是如果投资者不专业又没有时间去学习,靠运气更不长久,还不如交给专业的人/机构来帮我们调整配置框架,协助定制产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谋求一种平衡。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