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再生稻传来喜讯 实现超高亩产1318.97公斤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11月20日 10时19分

  记者11月16日获悉,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再生稻示范基地近日传来喜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优质再生稻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经折算,实收干谷最高亩产为606.94公斤,平均亩产为551.17公斤,加上头季平均亩产767.8公斤,今年再生稻一种两收实现超高亩产1318.97公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感到非常震撼,没想到再生稻的再生季产量这么高!”康绍忠院士表示,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栽培技术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是一种值得南方稻区采用的稻作模式。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在开展机收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其技术体系进行了多年的大田实验示范,增产效益显著,可以在福建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再生稻是我国南方很多省份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传统的再生稻头季需要人工收割。随着劳动力转移和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收割头季再生稻的模式不为农民所接受,而常规机械收割头季稻对稻桩碾压破坏严重,影响稻桩腋芽萌发二次抽穗和再生季稻的最终产量。

  “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是一种对栽培技术要求很高的稻作制度。”林文雄教授介绍,为了让农民掌握再生稻种植技术,帮助种粮大户重拾种粮信心,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团队与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在水吉镇和平村建设了千亩示范片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通过再生稻种植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机收再生稻低位芽萌发率低、机收碾压减产严重等难题,极大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和质量,已经连续8年实现亩产超吨粮目标。

  “现在种田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从耕地、施肥、插秧、收割再到稻谷烘干,水稻种植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吉镇种植大户李家寿说,得益于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团队的技术指导,再生季稻亩产增产约300公斤,而且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市场上供不应求,等再生季全部收割完,准备种些冬季蔬菜,收益会更高。

  “该项技术不仅能增产增收,还能减少碳排放。”林文雄说。经测算,应用该技术的再生稻较常规早晚稻种植模式节水15.1%,单位稻谷产量的CH4、CO2排放量分别减少34.11%、20.40%,减少施肥量20%。

  同期举办的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学术研讨会上,南方10省从事再生稻研究的专家围绕新时期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共促我国再生稻产业实现新发展。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