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误导是指在保险或其他销售业务活动中,销售人员通过欺骗、隐瞒或诱导等手段,对产品或服务的情况进行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说明。
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故意夸大收益:在销售金融产品过程中,部分销售人员避重就轻,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或对过往业绩进行虚假、夸大宣传。
2.保本保收益宣传:对产品收益或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3.混淆产品类型:以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基金等名义销售保险产品,或将保险产品称为理财产品,未如实向消费者告知产品类型。
4.隐性捆绑搭售:以公司规定、相关政策、强制勾选为由,变相误导消费者购买附加金融产品,致使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或服务。
【风险提示】
1.不盲目跟风:消费者根据自身保险需求,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承保机构、保障范围、除外责任、保费、保险金赔偿或给付条件等,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保险产品。注意防范营销过程中混淆、模糊、夸大保险责任等风险。
2.不随意委托: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要随意委托他人办理投保,不要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线上、线下投保务必做到本人确认,谨慎对待签字、授权、付费等重要环节,确保自己了解所签署或授权的协议内容。
3.不轻信“代理退保”:如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或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存在纠纷等,要注意保留相应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不法行为。
王玉梅/文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