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深化AI4S全面战略合作,汇聚新动能引领行业新范式
源 / 互联网    文 /     2024年11月06日 17时58分

  在全球科技革新浪潮中,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但AI技术终究要与企业发展需求融合,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带来创新与竞争的新范式。

  11月4日至6日,2024科学智能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阳光(600673.SH)应邀作为主题分享企业之一参加。据了解,本次峰会汇集了AI for Science领域“产、学、研、用”方向单位,有三十多位重磅院士共同参与探讨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未来。

  深化AI4S全面战略合作,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

  峰会上,东阳光与深势科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联手探索AI赋能产业落地实践的最佳路径,引领行业发展新范式,继与深势科技共同成立AI4S联合实验室后进一步深化协同合作。

  在峰会企业主题分享环节上,东阳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唐火强表示,AI技术已经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东阳光将以AI赋能电子新材料作为战略发展方向,赋能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覆盖从材料设计、器件设计、工艺优化、测试表征等材料研发的全流程,加速新材料发现与验证,性能预测和优化,提升全行业产品开发和应用效率,推动产业高效创新。东阳光和深势科技全面战略合作,既是公司响应国家AI发展政策,也是行业拥抱AI发展的趋势需求。

  据了解,就在今年8月,为把握大模型产业发展战略机遇,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东阳光与深势科技签约成立AI4S新材料研发联合实验室,旨在以AI赋能东阳光电子新材料产业,提升研发效率与成功率,打造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制造体系,加速产品推广与客户拓展;并整合资源,联合攻关行业痛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有行业人士表示,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工智能与业务相结合的能力尚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近来东阳光快速推进与深势科技AI4S的全面战略合作,一方面体现了东阳光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AI领域科技创新助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东阳光对AI4S联合实验室的认可与信心,以期通过快速推进深入务实合作,助其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快速、充分释放AI机遇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制胜当下与未来竞争。

  深势科技是“AI for Science”科学研究范式的引领者和践行者,面向电池领域,以“微尺度工业设计与仿真”为切入点,开发了Piloteye®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将一系列以AI for Science原理和数据驱动的创新算法整合到电池研发的过程中,在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电化学仿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前沿学术成果。

  在AI赋能产业应用落地的实际案例中,深势科技已与多家电池上下游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了成功示范,帮助合作伙伴把新的电解液分子应用在新型电池里,提升了整个电解液的稳定性。

  AI深度赋能产业战略 汇聚产业新动能

  多年来,通过对产业链的纵深布局与整合,东阳光已在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及能源材料四大核心领域构建起从电子光箔至铝电解电容器的完整产业链及由氯碱化工至氟精细化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借助深势科技打造的AI for Science高效平台与工具,东阳光将致力于打造电子新材料智算平台,构建电子材料+AI行业生态。且双方在电解液筛选、材料设计等AI应用场景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续在电极箔产业节能降耗、电容器和储能电池寿命预测、新型储能材料工艺优化等行业难题的突破上,获得AI深度赋能的东阳光,也有望逐步取得新进展。

  同时,作为国内氟化冷却技术的先行者之一,东阳光也围绕AI数据中心服务器、光模块和储能行业等应用场景对散热的需求,提前对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进行战略布局。目前,全氟聚醚已具备中试技术,六氟丙烯低聚体则已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为AI、数据中心、储能等多领域提供高效液冷解决方案。后续将通过产业并购对氟化冷却领域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加速在氟化冷却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此外,作为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研院”)股东单位中唯一一家储能材料企业,东阳光也将充分利用创新中心提供的测试平台、产品研发中试、型式试验、以及模拟应用场景测试等技术服务,享受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及工程等方面的工艺验证、分析改进、性能测试(精度、材料、安全、效率)等高技术服务,实现项目研发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利用覆盖全联盟单位的科研创新网络协作平台,东阳光与国内外优秀平台、高校、专家等联盟技术团队联合攻关,可实现项目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技术创新。通过联合研发、联合共建、技术引进、参股并购、专利交叉许可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同行围绕新型储能材料、装备、应用等方向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共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持续提升东阳光研发技术的创新能力,拓展东阳光产业生态圈。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