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8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解决节假日出行难题,国家能源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达到 1374.9 万台,同比增长 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 390 万台,私人充电设施 984.9 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设施 3.8 万台,覆盖了全国 98% 的服务区,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充电站 “县县全覆盖”,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 97.31%;13 个省份实现充电桩 “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达 76.91%。和众汇富分析尽管我国在充电桩规模、车桩比等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充电资源不足等问题。根据工信部规划,到 2025 年我国将实现车桩比 2:1,到 2030 年实现车桩比 1:1,而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 263.3 万辆,车桩增量比为 2.8:1,距离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在此背景下,国家能源局推进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大功率充电设施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提升充电效率,有效缓解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期的充电压力。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例,作为长途出行的关键节点,车辆充电需求集中且迫切。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可实现车辆的即充即走,减少车主等待时间,提升出行体验,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长途出行领域的普及。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的出台,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众汇富认为,政策鼓励地方和企业因地制宜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将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充电桩生产企业、充电服务运营商等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业务增长。例如,一些企业已在大功率充电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如阳光电源在 2024 年全球首发并批量交付 480kW 隔离风冷超充,为用户打造 “充得快,充不坏、高收益” 的全新超充体验,还实现了充电桩与光伏、储能的生态对接,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随着政策的推动,类似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国家能源局还将加强统筹谋划和政策制定,持续完善充电网络,提高设施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试点示范。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不仅能满足当下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还将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随着 “五一” 假期临近,国家能源局已指导各地更新存量老旧充电设施、增配临时充电设备,加派引导值班人员、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监测,确保假期期间充电服务工作安全可靠、规范高效。和众汇富指出而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的制定,更是着眼于长远,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我国向绿色出行、低碳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