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A 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接近尾声,百亿私募机构的持仓动向成为市场焦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截至 4 月 27 日,超 20 家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现身 96 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股市值达 349.75 亿元。其中,电子、医药生物、基础化工三大行业成为资金 “重仓区”,科技与医药板块获大幅加仓,折射出头部机构对 “硬核创新” 与 “估值洼地” 的双重押注。
从行业分布看,电子行业成为百亿级私募的重点布局领域,在 96 只重仓股中占据 18 席。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基础化工行业紧随其后,共有 12 只个股获得百亿级私募持仓,医药生物行业则有 10 只个股出现了百亿级私募的身影。
在百亿私募一季度重仓的 96 只个股中,电子行业占据 18 席,远超其他行业。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其中,功率半导体企业芯朋微获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增持 130.8 万股,持股市值达 1.41 亿元;苏大维格因微纳光学技术突破,获知名投资人葛卫东新进持仓 162 万股。这些标的均指向国产替代核心环节:芯朋微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切入汽车电子供应链,苏大维格的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则打破海外垄断。
4 月上半月,私募机构调研次数排名前十的 A 股公司中,前三名均为电子行业企业,且均涉及 AI 产业链:某 PCB 厂商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 50%,其 HDI 板产品已应用于英伟达 GB200 服务器;另一家激光雷达企业获盘京投资加仓,其 128 线机械旋转式雷达已获三家新能源车企定点。和众汇富认为这种 “从芯片到终端” 的全产业链布局,表明私募机构正从短期主题炒作转向长期产业趋势投资。
与以往聚焦千亿市值龙头不同,百亿私募开始挖掘细分赛道 “小巨人”。如科远智慧获勤辰资产新进持仓 101.02 万股,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覆盖电力、化工等八大行业;超越科技因危废处理技术升级,被纳入五家百亿私募组合。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些标的平均市值不足 200 亿元,但研发投入占比均超 8%,凸显私募对 “专精特新” 企业的深度挖掘。
在医药生物行业的 10 只重仓股中,华润双鹤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获批上市,获仁桥资产新进持仓 247.37 万股;某创新药企因 GLP-1 受体激动剂进入 III 期临床,获重阳投资加仓。部分私募开始布局 AI 制药这一交叉领域。睿郡资产在一季报中披露,其管理的产品加仓了一家将生成式 AI 应用于分子设计的公司,该企业一季度与全球 TOP10 药企达成三项合作。在医药子板块中,中药股获私募 “逆势增持”。某中药配方颗粒龙头获高毅资产增持,其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2%,毛利率提升至 68%。
尽管科技与医药是加仓主线,但百亿私募并未放弃周期股配置。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高毅资产邓晓峰管理的产品一季度新进中国铝业前十大流通股东,期末持股市值超 8 亿元。同期,紫金矿业获其增持 1660 万股,持股市值达 64.95 亿元。高毅资产冯柳管理的产品增持安琪酵母 1300 万股,后者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16%,酵母提取物(YE)产品供不应求。
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认为,中期来看,中国科技产业的竞争力仍在快速上升,后续可能进入盈利驱动和个股分化的过程,那些真正受益于 AI 的智能驾驶等科技公司可能出现盈利和估值的 “双击”。寇志伟还表示,医药板块目前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且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若今年行业迎来政策利好,那么当下便是投资创新药的好时机。
私募基金 2025 年一季度持仓呈现 “重业绩弹性、抓产业趋势” 特征,资源周期股受益于全球通胀预期,科技成长股聚焦国产替代突破,消费复苏股把握边际改善机会。而百亿级私募的集中加仓行为,也可能会对市场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科技和医药领域。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未来科技和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与参与。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